】 【打 印】 
中國水科院專家:應做好抗大旱、長旱的准備
http://www.CRNTT.com   2022-08-19 15:15:56


  中評社北京8月19日電/據新京報報道,受旱地區有必要按照最不利情況考慮,提前制定當前到明年汛前的區域應急供水方案。

  長江流域旱情仍在持續。自8月16日12時起,水利部調度以三峽水庫為核心的長江上游梯級水庫群、洞庭湖湘資沅澧“四水”水庫群、鄱陽湖贛撫信饒修“五河”水庫群加大出庫流量為下游補水,此次計劃補水14.8億立方米。

  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防洪抗旱減災研究中心主任呂娟表示,長江流域為我國著名的伏旱區,主汛期發生幹旱并不罕見。她同時表示,要做好抗大旱、抗長旱的准備,呼籲相關部門提前謀劃極端幹旱備災戰略。

  長江流域為我國著名伏旱區

  新京報:長江流域“汛期反枯”引發關注,從歷史監測數據來看,這一現象是否罕見?

  呂娟:長江流域作為我國最主要的水系之一,是世界第三大流域,多年平均降雨量1067毫米,水資源相對比較豐沛,降雨主要集中在汛期4-9月。

  今年7月以來,長江流域大部持續高溫少雨,降雨量較常年同期偏少4.5成,長江及洞庭湖、鄱陽湖水系來水量較常年同期偏少兩成至八成。當前,長江幹流及洞庭湖、鄱陽湖水位較常年同期偏低4.85米-6.13米,創有實測記錄以來同期最低。而且長江流域旱情發展迅速,截至8月16日,四川、重慶、湖北、湖南、江西、安徽6省(市)耕地受旱面積1232萬畝,83萬人、16萬頭大牲畜因旱供水受到影響。

  至於長江流域主汛期遇上幹旱這個問題,實際上并不罕見。有兩個原因:一個是因為幹旱事件本身是變率意義上的一種臨時性現象,是大氣環流和主要天氣系統持續異常的直接反映,不同於人們印象中那些由於氣候、海陸分布、地形等相對穩定的因素在某一相對固定地區形成的常年水分短缺現象,那是幹燥。<nextpage>

  二是長江流域是我國著名的伏旱區,基本上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夏伏旱出現,較嚴重的有2006、2013、2017、2019等年份,只是今年的夏伏旱開始時間早、持續時間長,自6月中旬開始降水偏少,已持續兩個月,且還在發展之中。歷史典型的夏伏旱事件大部分年份旱情從7月中下旬開始發生發展,8月中旬前後達到高峰,8月下旬受台風降水影響逐漸緩解,通常持續一個多月。所以說,長江流域主汛期發生幹旱并不是罕見的事情。

  新京報:發生此次旱情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呂娟:此次旱情的原因,主要還是大氣環流異常造成的。通常情況下,7-8月長江上游位於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西側,為多雨區,而長江中下游受副熱帶高壓控制不利於降雨,易發生夏伏旱。

  今年7月以來,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面積偏大、強度偏強,位置偏西偏北,受副熱帶高壓下沉氣流控制,長江全流域持續高溫少雨、河湖來水明顯偏少,水位顯著偏低,這一點是比較少見的,歷史上一些典型幹旱事件如2006年主要發生在長江上游,2013年、2017年、2019年主要發生在長江中下游。

  水利部門有計劃地為抗旱儲備水源

  新京報:水利部此前啓動了幹旱防禦IV級應急響應,這屬於什麼級別的響應?往年同期是否發出過類似應急響應?

  呂娟:針對水旱災害防禦應急響應,水利部專門出台了《水利部水旱災害防禦應急響應工作規程》。按照此規程,根據預報可能發生或已經發生的幹旱災害性質、嚴重程度、可控性和發展程度、發展趨勢、影響範圍等因素,水利部幹旱災害防禦應急響應,啓動和終止時針對具體流域和區域,級別分別從低到高分為四級:Ⅳ級、Ⅲ級、Ⅱ級和Ⅰ級。2019年10月25日,水利部針對長江流域的旱情,啓動過旱災防禦Ⅳ級應急響應。2022年8月11日,是水利部第二次啓動該級別的幹旱災害防禦應急響應。<nextpage>

  新京報:主汛期遇上幹旱,水利部門有何准備和應對舉措?

  呂娟:剛剛已經說到,長江流域是我國著名的伏旱區,基本上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夏伏旱出現,再加上長江流域經常發生旱澇急轉的現象,水利部及沿江各省份水利部門水旱災害防禦兩手抓是常態化工作。汛期開展防洪調度、旱期開展水旱調度都提前備有預案和應急響應措施。

  今年,水利部也是提早謀劃、科學調度,在保障防洪安全的前提下,有計劃地提前增加長江流域上中游水庫群、“兩湖”水庫群蓄水,為抗旱儲備水源。因此,今年的旱情并不是意料之外,只是當前中長期幹旱預報的能力和精度尚不能滿足實際工作需求,對於幹旱的發展演變趨勢還比較難以准確判斷。

  此次旱情已對農業、人畜飲水、生態等造成影響

  新京報:旱情給長江流域相關省市帶來什麼影響?

  呂娟:截至8月中旬,本次旱情已經對長江流域相關省市農業、人畜飲水及生態等不同方面造成了一定影響。首先,對農業生產造成了一定影響。目前,西南的四川、重慶等地區一季稻已開始灌漿結實,大部分進入乳熟期、成熟期,部分處於抽穗揚花期,正是對溫度、水分反應最敏感的時期。持續性重度少雨缺墒會導致結實率降低,不利一季稻產量的形成。

  位於長江中下游的江南華南地區一季稻處於拔節至孕穗期,部分早熟品種處於抽穗揚花至灌漿結實期,雙季晚稻處於返青分蘖期,高溫熱害影響明顯。雖然大中型灌區水源可得到有效保障,但部分望天田、灌區末端受旱較重。<nextpage>

  其次,對人畜飲水的影響。持續高溫少雨導致部分以小型水庫或山泉水、溪流水作為水源的分散供水工程水源枯竭,部分群衆供水受到一定影響,一些群衆需要拉水送水保障生活用水。

  但是,水利部門因地制宜采取臨時調水、新開水源、延伸管網、分時供水、拉水送水等措施,確保農村群衆飲水安全,保障規模化養殖牲畜基本飲水需求。

  再有,此次旱情對生態也造成一定的影響。特別是8月以來,隨著長江中下游地區旱情持續,洞庭湖、鄱陽湖等水位持續下降,草洲和淺灘面積擴大,大片灘塗裸露,湖床變成茫茫“草原”,不僅讓湖區的水產養殖、農業生產受到影響,更讓湖區生態系統受到破壞。

  相關部門應提前謀劃極端幹旱備災戰略

  新京報:針對此次旱情,你有何應對建議?

  呂娟:目前,長江流域旱情發展迅速,根據氣象及水文部門的預測,8月底前長江流域降水、來水總體仍將偏少,9月份中下游大部地區降水來水仍可能繼續偏少,安徽、湖北、湖南、江西等地幹旱情勢可能進一步發展,長江上游水庫群蓄水形勢嚴峻。

  因此,首先,在戰略上要做好抗大旱、抗長旱的准備。實際上,目前的旱情還遠不是歷史上發生的一些極端幹旱事件,像明崇禎末年幹旱前後持續17年、清光緒初年幹旱前後持續5年。所以,也借此機會呼籲相關部門提前謀劃極端幹旱備災戰略。受旱地區有必要按照最不利情況考慮,提前制定當前到明年汛前的區域應急供水方案,因地制宜興建臨時抗旱水源工程,化解發生大範圍群衆飲水困難的風險。<nextpage>

  其二,要牢牢抓住水利工程聯合調度這一“利器”和“重器”。水利部已經於8月16日啓動“長江流域水庫群抗旱保供水聯合調度專項行動”,從統籌抗旱水源、科學制定調度方案和實施抗旱供水聯合調度等多方面落實行動。當然,除了從國家和部門的層面需要做好戰略和戰術准備,作為普通民衆,也需要節約用水,不浪費每一滴水。

  新京報:由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牽頭,10家單位聯合完成的“十三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大範圍幹旱監測預報與災害風險防範技術和示範”包括哪些內容?如何破解幹旱問題?

  呂娟:2000-2001年,我國發生了全國性嚴重幹旱,引發了許多社會問題。2005年,水利部在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設立了抗旱減災研究機構,專門從事抗旱減災戰略研究、基礎理論研究、關鍵技術研發和產品設備研發。

  “大範圍幹旱監測預報與災害風險防範技術和示範”項目圍繞抗旱減災亟須解決的技術短板及實踐需求,系統揭示了“變化環境下大範圍長歷時氣象、水文、農業幹旱災害成災機理及演變規律”“農業、城市、生態等不同承災對象旱災風險孕育機理”“大範圍旱災風險調控機理及綜合防範機制”等三大科學問題,突破了多項關鍵技術。

  考慮到近年來長江流域幹旱頻發,該項目將長江中下游地區作為三個示範區之一,開展了一系列示範研究。在2019年長江中下游幹旱期間,該項目將高精度幹旱監測技術、旱災風險動態評估技術等研究成果用於相關情勢分析之中,向科技部、水利部等主管部門提交了《南方持續幹旱暴露我國防災減災救災體系短板》《南方幹旱形勢及對策建議》等政策咨詢報告,針對技術、裝備和政策方面提出了多項應對建議,相關建議被采納,同時相關建議已被《“十四五”水旱災害防禦規劃》采納。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