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植生態底色
時值暑期,大同市郊外的雲岡石窟景區內游人如織。5萬餘尊雕刻精美的千年造像中,有一些還殘留“灰頭土臉”的痕跡。
原山西雲岡石窟文物研究所負責人王恒說,雲岡石窟附近煤炭資源豐富,30多年前,運煤車在景區外日夜疾馳,飛揚的煤灰給景區內的石窟造像蒙上了灰塵。
大同市空氣質量曾排名全國倒數,給當地居民生活帶來巨大困擾。為扭轉“煤都黑”的形象,大同先後對運煤道路進行改綫,并開始全面控制煤污染、實施城市綜合整治,調整工業結構、淘汰落後產能,走上綠色可持續發展道路。
大同市從“煤都黑”到“大同藍”轉變的成功經驗,受到國務院通報表揚。2021年,大同市環境空氣質量綜合指數和優良天數比例均排名山西省第一。
開展藍天保衛戰的同時,一場構築“綠色長城”的運動正在黃土高原上接力。
近10年來,山西每年造林400萬畝以上,森林覆蓋率由2010年的18.03%提升至2020年的23.57%,超過全國平均水平。
綠水青山讓不少村莊吃上“生態旅游飯”。31歲的李振江結束在北京打工,回到老家昔陽縣大寨村,靠著在村裡的旅游公司工作和經營兩家紀念品商店,他一年能有超過10萬元的收入。
“家門口過上好日子,再也不用東奔西跑了。”李振江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