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8月23日電/受地緣政治衝突、新冠肺炎疫情的不確定性、全球供應鏈的調整以及美國等主要經濟體經濟刺激政策激進退出等因素影響,下半年全球經濟面臨的風險和下行壓力顯著增強,世界經濟增長動力不足。而數字經濟發展、區域經濟協調、國際發展合作等,有助於世界經濟發展增長動力和轉換模式。
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增加
經濟日報發表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所研究員東艶文章分析,全球經濟下行壓力顯著增加。國際貨幣基金組織7月份發布的《世界經濟展望》預測,2022年世界經濟將呈現低迷狀態,經濟增速將由2021年的6.1%下降至2022年的3.2%;聯合國《2022年中世界經濟形勢與展望》預計2022年世界經濟增速為3.1%。主要發達經濟體的經濟活動放緩。美國經濟增長勢頭顯著放緩,衰退風險增加。工廠新訂單減少,消費對美國經濟難以發揮實際的支撐作用,密歇根大學消費者信心指數在6月份跌至50.2,創下20世紀50年代有記錄以來的最低水平,8月份略有回升,達到55.1。美國貨幣政策的收緊對投資將產生一定的抑製作用。2022年連續兩個季度經濟負增長,美國已經陷入技術性衰退。除了美國,歐洲、日本等主要發達經濟體經濟下行壓力也顯著提升,烏克蘭危機使歐洲面臨能源短缺引發溢出效應,對依賴低成本能源的歐洲製造業發展帶來挑戰並引發民生相關問題。金磚國家的經濟復甦前景有所分化,東盟新興經濟體保持較高的增長率。
全球整體通貨膨脹壓力繼續存在,預計下半年仍將處於較高水平。美國2022年7月份的通脹率為8.5%,在6月份9.1%的基礎上有所下降。歐元區2022年7月份的通脹率按年率計算高達8.9%,在6月份8.6%的基礎上又繼續增長,而2021年7月份這一數值為2.2%。2022年7月份,對歐元區通脹率影響最大的是能源(4.02個百分點),其次是食品、煙酒(2.08個百分點),服務業(1.60個百分點)和非能源工業產品(1.16個百分點)。歐盟2022年7月份的通脹率按年率計算高達9.8%。主要經濟體的長期通脹預期上升。供給和需求對通脹產生雙向促進作用,供應鏈受阻和能源危機從供給側引發物價上漲,而新冠肺炎疫情後各國的財政支持政策則促進了由於需求增強引發的通脹。歐洲受能源危機的影響顯著,通脹水平將持續上升,歐盟經濟增長前景明顯惡化,經濟面臨的滯脹風險增加。
新興市場國家的債務風險壓力增加,全球債務危機正在醞釀中。疫情引發的公共支出增加,提升了政府赤字率和債務率,政府擴張性財政政策的實施空間減小。而融資環境的收緊將加劇債務問題,影響經濟未來增長的潛力。下半年,美聯儲將繼續加息以應對通脹,歐洲央行於7月份啟動十餘年來首次加息。美歐的加息政策預示著全球低利率時代的結束,使得發展中國家的融資成本增加,資本外流趨勢增強。而外部需求的下降使新興市場國家的外匯收入降低,引發流動性不足和融資受限,增加了發展中國家債務危機爆發的可能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