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是把握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舉措,而統一的資本市場既是統一大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最重要的要素和資源市場。
|
中評社北京8月25日電/為從全局和戰略高度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全面推動中國市場由大到強轉變,《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意見》要求加快建立全國統一的市場制度規則,打破地方保護和市場分割,打通制約經濟循環的關鍵堵點,促進商品要素資源在更大範圍內暢通流動,加快建設高效規範、公平競爭、充分開放的全國統一大市場。其中特別提到要加快發展統一的資本市場,強調監管標準統一、加大監管力度、堅持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等。
學習時報發表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金融科技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員尹振濤文章表示,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是把握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舉措,而統一的資本市場既是統一大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最重要的要素和資源市場。
著力推進五項工作
文章提出,依法發展動產融資市場。動產融資是指企業將動產(主要為商品、原材料等)作為質押物,向銀行等金融機構申請貸款(或辦理銀行承兌匯票)的一種融資方式,是目前中小微企業特別是微型企業重要的一種融資方式。同時,隨著數字經濟和新技術的發展,有大量創業創新型企業的動產更多地體現在產權專利、技術和數據等,其價格發現和登記抵押等融資過程中出現的障礙尤為突出。實現全國範圍內和金融機構普遍認同的統一動產和權利擔保登記,將有助於緩解各類小微企業的融資難和融資貴問題,更有利於為科技創新型企業創造更優的融資環境。
建設重要金融基礎設施。數字經濟時代下金融基礎設施被賦予了數字和科技的含義,並由於新的業態的出現對統一監管標準和協調監管措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受制於分業監管框架,相似的金融基礎設施可能受到不一致的監管要求,甚至存在較大差異。例如,同樣作為中央對手方的中國人民銀行監管的上海清算所、上海黃金交易所與中國證監會監管的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在一些監管要求、術語使用、風險管理等方面存在較大的差異。應進一步發揮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在監管協調方面的作用,提高中國人民銀行對金融基礎設施實施統籌監管的職責權限,構建統一標準和統一規則的基礎設施市場。
合規發展區域性股權市場。區域性股權市場在服務地方性中小企業和民營企業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受制於區域金融生態差異,其融資能力受到限制,也存在一定的風險積累和隱患。因此,現階段完善監管制度框架,清理整頓各類交易場所,穩妥化解地方交易場所風險,打擊各類非法證券期貨活動仍然是工作重點。同時,為更好地服務全國統一大市場和資本市場,需要落實好區域性股權市場與新三板、北交所的轉板聯通機制,加強多層次資本市場有機聯繫。這需要選擇運行安全規範、風險管理能力較強的區域性股權市場,開展制度和業務創新試點,加強區域性股權市場和全國性證券市場板塊間的合作銜接。
推動債券市場互聯互通。長期以來,中國債券市場一直存在分割問題,這也造成債券市場的多頭監管模式。割裂的市場不利於債券市場要素自由流動,進而影響債券市場高質量發展。推動債市在執法機制、信息披露、信用評級、違約處置等方面的制度規則逐步統一,是推動債券市場互聯互通的關鍵,是提高市場價格發現功能和降低交易成本的有效途徑。當然,不同交易市場的投資人和發行人在信用質量、風險識別和投研能力等方面存在一定差異,債券市場互聯互通仍要做好投資者保護和適當性管理。通過推動債券市場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實現債券市場要素自由流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