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17日拍攝的上海洋山深水港四期自動化碼頭。 |
中評社香港8月30日電/在《蘇聯行為的根源》結尾部分,喬治•凱南認為,從美國政策角度來看,與蘇聯對抗及增加對其壓力的風險是可控的。
香港亞洲時報在綫8月27日載文《為何凱南的遏制戰略對中國不會奏效》,文章說,他表示,這是因為美國在蘇聯的利益“非常小”。美國“沒有投資需要保護,沒有實際的貿易損失,幾乎沒有公民需要保護,也鮮有文化聯系需要維護。”基於上述理由,凱南告誡說,蘇聯擴張主義應在其侵犯和平和穩定秩序利益的每個關鍵點上遭到堅決遏制。此外,絕不能讓全球重要工業和軍事力量中心落入對手的控制之下。
凱南對於美國在蘇聯利益“非常小”的觀察,與當今的中國幾乎沒有相似之處。美國對中國大陸的出口支撑超過100萬個工作崗位,美國在華直接投資超1000億美元,每年雙邊貿易額超5000億美元,美國投資者持有超1萬億美元的中國股票。中國到2030年將成為世界最大經濟體,到2040年將擁有最大國內消費市場。到那時,這些利益將會放大。
更重要的是,凱南遏制戰略的前提是美國保持全球經濟主導地位,并利用這種豐富的資源和影響力推動西方對莫斯科采取集體行動。相比之下,美國在歷史上從未面對中國這樣的對手。這將反過來考驗美國自20世紀初作為大國崛起賴以生存的核心戰略主張:美國可以從國家實力地位出發應對其面臨的戰略挑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