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9月1日電/今年以來,面對復雜嚴峻的國際環境和國內疫情的影響,我國政府在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同時,全力以赴穩就業保就業,就業形勢保持總體穩定。高校畢業生人數從2020屆的874萬人到2021屆的909萬人,再到2022屆的1076萬人,“穩就業”“保就業”任務需要抓牢。近日,阿里巴巴發布了最新的ESG報告,其中一個數字是關於就業的:根據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的研究估測,2021年,阿里巴巴10億消費者參與的平台生態帶動了超過6000萬個就業機會。
根據報告顯示,這6000萬個就業機會有以千萬計的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作者,有為實現平台經濟活動而衍生的專業化服務需求和就業機會,有平台促進商品和服務流通所關聯和帶動的上下游產業就業。根據人民大學和IDC等機構的估計,以帶動上下游就業來看,平台實體經濟中的商品和服務生產活動這一價值鏈蘊含的就業機會就達到了平台直接就業機會(超過2000萬)的1.48-2.85倍。
平台經濟吸納就業,意義不言而喻。從一個電商主播到一個淘寶村再到一個電商產業帶,從人工智能打標師到400萬雲計算客戶,在阿里巴巴所助力建設的平台生態中,聚集了超過10億的消費者以及服務他們的數以千萬計的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作者。後者在平台上的經濟活動,又衍生了一系列專業化的服務需求,帶來了新的就業形態和工作機會,譬如帶貨主播、服務商、代運營、物流商、培訓師等。6000萬的背後,是社會創新創業的有序銜接,是靈活包容的就業生態。
有人說,外賣員作為近些年誕生的新職業,對傳統餐飲服務行業提供了很大的就業增量。事實上,數字經濟發展帶來的多是增量改變,今天互聯網平台上的大多數職業在20多年前幾乎都不存在,它們是一個帶一個衍生而來的。對於中國的平台企業而言,如何創造更多的就業,是新的重要的命題。
要有效吸納年輕人就業,就需要創造出更多符合當下年輕人選擇的就業形態。總體而言,平台企業的就業崗位比較年輕化,更加契合年輕人求職意願。從這幾年人社部公布的新職業類目看,無論是“數字化解決方案設計師”還是“數字孿生應用技術員”,大多數誕生於互聯網科技企業。2021年11月,人社部發布了《人工智能訓練師》國家職業技能標準。該標準由國家人社部職業技能鑒定中心、浙江省人社廳指導,阿里巴巴集團牽頭,浙江省技能人才評價管理服務中心等10餘家單位參與起草。互聯網科技企業是新職業的孵化器,也是年輕人就業的聚集地,我們應該有意識地用好這樣的平台,更好地為社會穩定發展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