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中東和北非地區,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發出了嚴厲警告:該地區正面臨一場重大危機,14個國家的7300萬人無法獲得足够的糧食供應。雖然一些受影響最嚴重的國家受到除氣候以外的因素困擾,比如戰爭、管理不善或腐敗,但氣候-食物關系將在該地區的未來發揮突出作用。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最近的一份報告指出,氣候災難一年使中東和中亞700萬人流離失所。平均而言,氣候災難每年還導致2600人死亡和20億美元的損失。IMF的這些數字只反映了災難性事件。它們沒有注意到日常空氣污染對健康的長期影響,也沒有注意到兒童食品短缺問題。
據人口資料社說,中東和北非地區是世界上最缺水的地區,這進一步加劇了幹旱問題。正如人口資料社所指出的,盡管擁有世界6.3%的人口,但該地區的可更新淡水資源僅占世界的1.4%。未來20年,人口對供水的壓力將持續存在。
中國也遭遇了旱災。中國多個省份經歷了60多年來最嚴重的幹旱。這導致制造業放緩、供應鏈中斷和中國需求減少。在過去20年裡,中國一直是阿拉伯國家石油和天然氣的主要需求引擎。任何需求下降的跡象都可能降低油價。
極端天氣的波動現在應該被視為常態,而不是特例。我們的食品系統不應對這種波動感到意外。氣候-食物關系需要更好的保障。由於接下來的兩次全球氣候會議計劃在中東和北非地區——2022年在埃及,2023年在阿聯酋——舉行,所以氣候-食物關系應該是最重要的議事日程。
這不僅僅涉及你早晨的拿鐵價格會上漲。對世界上的許多人來說,氣候-食物關系關乎生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