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在香港和九龍居民的眼中,新界的原居民是‘土人’。鄉下佬沒文化、連鞋都不會穿,類似這樣的說法,見諸很多文獻。”劉智鵬說,但起初雙方的生活並無太大交集,直到新界發展新市鎮,激化了城鄉矛盾。“當年有些媒體不停渲染,慢慢地令到很多城市居民相信,新界人有特權,甚或會經常做一些見不得光的交易”。
“但這些都不是事實!”劉智鵬強調,“據我的理解,新界原居民很大程度上是受害者,他們在當地土生土長,現在反而要被外來人驅逐。社會變成如今的局面,我反而覺得有必要認真探索,到底哪裡出了問題?”
港九大隊成員多出身名校
劉智鵬說,港英時代講授的歷史,太側重英國角度,忽略了講本地人的故事。譬如說抗日戰爭,過度集中於“十八日戰爭”、英軍投降、集中營等,“令很多人誤以為由香港居民組成的港九大隊,只是虛構的故事”。
“我時常說,港九大隊其實不是老人家的故事,而是年輕人的故事。”劉智鵬說:“現在港九大隊的相關人物都已是老兵,但這些‘阿婆阿伯’加入游擊隊時,不過是十幾二十歲的年輕人,可以說當年風華正茂,有些甚至不到十歲就加入了小鬼隊,但他們已經走出來拋頭顱、灑熱血。我看過他們的背景,很多都讀名校,英華女校、聖保祿……還有黃作梅(原新華社香港分社社長)是‘皇仁仔’,他們當年都毅然放下書包,保衛香港、保衛國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