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持續加大教育投入,改革教育資源配置方式
http://www.CRNTT.com   2022-09-14 07:53:10


  中評社北京9月14日電/9月9日上午,中宣部舉行“中國這十年”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教育改革發展成效有關情況。這十年,教育改革開放持續深化,教育制度體系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治理能力明顯提升。完善教育優先發展機制,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投入占GDP比例連續十年保持在4%以上。

  光明網發表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熊丙奇文章表示,中國於2012年歷史性地實現了財政性教育經費投入占GDP的比例超過4%,達到4.28%。從2012年到2021年,這一比例一直保持在4%以上,為中國實現各級各類教育普及,擴大教育公平與提高教育質量的提供了最為關鍵的保障。要進一步擴大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質量,需持續加大對教育的投入,深化教育管理與評價改革,優化教育支出結構,提高教育經費使用效益。

  據介紹,中國各級教育普及程度達到或超過中高收入國家平均水平,其中學前教育、義務教育達到世界高收入國家平均水平,高等教育進入普及化階段。實現各級各類教育的普及,必須擴大各級各類教育的學位資源,這也就離不開加大財政對教育的投入。

  以學前教育為例,10年前,學前教育是中國基礎教育最大的“短板”,2012年,學前教育毛入園率祗有64.5%,存在較為嚴重的“入園難,入園貴”問題。解決“入園難”與“入園貴”,關鍵在於增加公辦園、普惠園的學位供給。這就需要增加對學前教育的投入。據統計,2010年,中國國家財政性學前教育投入占財政性教育投入的比重祗有1.7%,2015年不到4%,2019年已達到5%。其中,2011-2021年中央財政累計安排支持學前教育發展資金1730億元,帶動地方加大投入力度。這有力加快推進學前教育事業發展,2021年,中國學前教育毛入園率88.1%,比十年前提高23.6個百分點。

  文章指出,在實現各級各類教育普及之後,社會對教育發展的期待是實現高質量的普及,包括普及高質量的學前教育,發展優質均衡的義務教育,提高高中教育質量,提升職業教育的社會適應力與高等教育的競爭力。實現這些新的發展目標,必須繼續加大對教育的投入,並以投入結構與模式的優化,深化教育改革。

  中國在過去10年中,增加財政性教育經費中學前教育經費的投入比例,就是重要的教育投入調整。這一調整,體現了國家對發展學前教育的重視。值得注意的是,雖然中國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已經達到87.78%,但要把所有普惠園建設為高質量的普惠園,還需要財政的大力投入。在部分發達國家,學前教育財政性教育經費的比例占財政性教育經費的比例超過8%,甚至更高。

  文章認為,加強教育經費投入使用管理,就是重要的教育治理改革。2018年,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於進一步調整優化結構提高教育經費使用效益的意見》指出,一些地方經費使用“重硬件輕軟件、重支出輕績效”,監督管理有待進一步強化等問題。要求堅持“保基本、補短板、促公平、提質量”,經費使用進一步向困難地區和薄弱環節傾斜,把有限資金用在刀刃上。各級人民政府要將教師隊伍建設作為教育投入重點予以優先保障,鼓勵吸引優秀人才從事教育事業,努力讓教師成為全社會尊重的職業。這對中國提高義務教育鞏固率,在2020年實現義務教育教師平均工資收入水平不低於當地公務員平均工資收入水平,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中國高等教育和高中教育都已經實現普及,但是,中國還事實上存在教育焦慮,這和教育的“分層”與學校的“等級化”有關。中考後的普職分流變為普職分層,高等學校在唯學歷、唯名校的教育評價體系中,被分為三六九等。祗有全面解決教育“分層”與學校“等級化”問題,辦好每一類、每一所學校,才能消除社會的教育焦慮,拓寬學生的成才空間。而解決“分層”與“等級化”問題,最為重要的就是改革教育投入模式與教育資源配置方式。

  中國新《職業教育法》對職業教育的新定位是類型教育。把職業教育辦為與普通教育平等的類型教育,是解決教育“分層”問題的重點與難點。當前,中國對職業教育的投入,還沒有做到與普通教育一致,而從辦好職業教育所需師資、實習實訓場地、產教融合教育測算,職業教育所需經費投入是普通教育所需經費投入的3倍。顯然,要讓地方政府拿出舉辦普高3倍的經費辦職業學校,這不但涉及增加教育經費投入,而且也將是重大的教育政績觀轉變。

  中國對高等學校的投入,在生均撥款基礎上,實行“項目式”撥款,即通過申請建設項目的方式,向獲批項目的高校撥款,其目的是打破平均主義,促進高校競爭。但是,“項目式”撥款,也帶來一系列問題,包括學校要把很多精力用於申請項目、資源朝名校集中等等。在高等教育普及化時代,再繼續這樣的撥款方式,將不利於推進高校平等競爭,也難以推進破除唯學歷、唯名校的教育評價改革。為此,要逐漸減少甚至取消項目式撥款,增加非競爭性的生均撥款,這會落實和擴大學校的辦學自主權,促進大量地方本科院校與高職院校改善辦學條件、提高辦學質量。

  文章強調,在後普及時代,發展教育,既要持續加大對教育的投入,優先保障教育發展,又要深化改革,形成新的教育公平觀、質量觀,改革教育資源配置方式。以此滿足老百姓接受更好教育的訴求,讓老百姓擺脫教育焦慮感,增加教育幸福感。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