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攻堅,精準是要義”
剛過去的暑假,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縣十八洞村村民楊正邦每天都很忙。
“暑假是旅遊旺季,平均一天要招待400多個客人,毛收入2000元。”
10年間,全村形成了旅遊、山泉水、勞務、種養、苗綉五個產業,去年人均收入20167元,村集體經濟收入268萬元,實現從深度貧困村到小康示範村寨的“華麗轉身”。
2013年11月3日,正是在十八洞村,習近平總書記首次提出“精準扶貧”概念。他說,“發展是甩掉貧困帽子的總辦法,貧困地區要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把種什麼、養什麼、從哪裡增收想明白,幫助鄉親們尋找脫貧致富的好路子。”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扶貧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論述,創造性地提出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推動了扶貧減貧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
這是史無前例的精準到人,明確“幫扶誰”:8年時間,近2000萬人次進村入戶,開展貧困人口動態管理和信息采集工作。
這是舉世罕見的精準組織,明確“誰來幫”:25萬多個駐村工作隊,300多萬名縣級以上單位派出的駐村幹部,做到戶戶有責任人,村村有幫扶隊。
這是實事求是的精準施策,明確“怎麼幫”:根據不同致貧原因實施“六個精準”“五個一批”,因地制宜、因人施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