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9月19日電/據人民日報報導,何誠是哈薩克斯坦陝西商會會長和陝西陝哈集團董事長,也是哈薩克斯坦國際一體化基金秘書長,還被聘為陝西省商務廳駐哈薩克斯坦商務代表處總代表。疫情前,他常年往返於中哈兩國,時間在兩國之間基本均分。大家稱讚他有遠見、抓住了“一帶一路”這個機遇,他笑言“機會總是青睞有準備的人”。
以下是他的自述。
緣起
1996年,還在讀高二的我很幸運地獲得了去莫斯科大學學習的機會。7個學年的本碩連讀後,我回到家鄉陝西西安工作。利用我的俄語優勢,從事對俄貿易相關工作。一次偶然機會,生活向我打開了另一扇門。
2003年,我在新疆出差期間,巧遇莫斯科大學的同桌葉琳娜,由她引薦,結識了正在中國進行工作訪問的哈薩克斯坦獨立後的首任總理捷列先科先生。作為中哈兩國建交的參與者,捷列先科先生對中國經濟發展長期關注,熱情地邀請我擔任他的中文翻譯。這是無比的榮幸,我當場就高興地答應了。
就此,我和哈薩克斯坦結緣。2003年,大家對哈薩克斯坦幾乎完全不瞭解,印象中的關鍵詞無非是張騫、西域、沙漠、戈壁、飛鷹等。到了那兒我才發現,這個國家是個大寶藏,是個被風沙掩蓋著的金礦。我們這個鄰國,地廣人稀、資源富饒。我覺得,充分挖掘其潛力是一條光明大道。
捷列先科先生對中國非常感興趣,也與中國保持了密切往來。那時,我常陪同他到訪中國,同時會盡我所能地整理中國的發展經驗,供他參考。有一次他問我,希望在某個城市建設一個花園廣場,但是政府資金不足,中國有沒有相關經驗?我就整理了西安大雁塔廣場的建設開發案例提交給他:當地政府與房地產公司合作,政府提供地,公司負責建設。我感動於他對中國共產黨治理能力和國力增長的真心佩服,也很高興能夠傳遞中國寶貴發展經驗。
沒想到,我又得到了一個機會,得以充當中哈之間的“超級聯繫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