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貴州:創新讓農業生產提速增效
http://www.CRNTT.com   2022-09-22 11:01:28


  中評社北京9月22日電/據貴州日報報道,近段時間,遵義市蝦子鎮蘭生村的種植戶李大強正忙著采收辣椒。“這兩年,我們辣椒生產技術越來越好,每到辣椒采摘前期,還有龍頭公司來村裡開展辣椒采摘標准化培訓。辣椒品質越來越好。”李大強高興地說。

  李大強口中的龍頭公司是貴三紅食品有限公司。今年該公司與蘭生村以“龍頭公司+合作社+農戶”的方式合作,發展辣椒種植1.2萬畝。有了技術支撑,辣椒已成為蘭生村的重要收入來源。

  同在蝦子鎮,得益於加工技術的引進,遵義德莊食品產業有限責任公司呈現出產銷兩旺景象,在加工車間內,一袋袋青一色、上湯三鮮等口味各異的火鍋底料以及麻辣香鍋、小龍蝦調料新鮮出爐。

  該公司總經理岳欽鬆介紹:“我們這是重慶德莊對外發展的第一個辣椒精深加工基地。產品通過重慶德莊的銷售渠道‘借船出海’,而原料來源除了在當地辣椒種植基地收購,還與在中國辣椒城內的遵義紅滿坡農業發展有限公司達成合作。”

  蝦子鎮是遵義市主要的辣椒生產基地之一,省部共建全國唯一的國家級辣椒市場落戶於此。今年,該鎮被授予“世界辣椒特色小鎮”稱號。

  種植和加工技術的提升進一步促進遵義辣椒產業發展提速,并顯現多重效應:農產品加工向前端延伸帶動農產品原料基地壯大,向後段延伸了完善物流銷售網絡,帶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在思南縣塘頭鎮,新設備的運用讓傳統的水稻收割更為輕鬆。眼下正值夏糧收割時節,各種收割機工作正忙,為夏收插上智能化“翅膀”。

  9月18日,中國工程院院士、華南農業大學教授羅錫文帶領團隊在思南縣塘頭鎮場壩水稻基地開展了一場無人水稻收獲現場演示,操作人員在手機上輕輕按下,伴隨著引擎的轟鳴作響,金黃的稻穗被無人收割機“吞進肚子”裡,滿倉後自主返回地頭,將收獲的麥粒卸載到裝糧車上,不一會兒,一畝稻田便被采收完畢。這科技感爆棚的自動化作業讓前來圍觀的群衆大開眼界。

  據羅錫文介紹,“無人農場”通過“雲端”管理,掌上操作的方式,讓無人機械可覆蓋農作物的生產種植每一個環節,將作業人員從繁重的駕駛操作中解放出來,大大提高了智能化水平和作業效率。

  “收割機上面有兩條天綫,可以通過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的精確定位,設定路綫與參數,10分鐘左右就能完成一畝稻田的收割作業,只要持續給機器加油,可實現24小時不間斷工作。”華南農業大學研究生黃鈺峰說。

  如今,我省在推進農業現代化的過程中,除了種植加工技術、山地農機機械等廣泛應用外,新品種引進、高標准農田建設、農業科技創新等已讓貴州農業生產提速增效,豐收成色越來越足。

  在黔西市甘棠鎮紅星社區高標准農田壩區內,沉甸甸的稻穗壓彎了稻秆。“合作社流轉了250畝地,實施高標准農田建設,今年畝產達到1200斤,畝產值達2400元,收成能比往年高兩三倍。”紅星社區合作社負責人楊正倫說。

  在納雍縣,農民種上了長勢好、產量高、抗病力強的艶椒908、8號綫椒、4號朝天椒,把日子過得紅紅火火;在威寧,黃土地孕育了威芋系列、黔芋系列、畢薯系列,把一顆土豆變成了“金豆豆”。

  “要想蔬菜賣得快,就要跟著蔬菜經紀人幹!”麻江縣壩芒鄉水城村蔬菜種植戶楊連海每年種植的蔬菜都不愁賣,“那是因為村裡有了蔬菜經紀人。我去年種了50畝蔬菜,都是羅書記幫忙聯系市場銷售,賺了8萬多元。”

  “羅書記”名叫羅傳彬,既是水城村黨支部書記,也是該村的農村經紀人。他帶著村幹部跑市場、擴銷路,暢通蔬菜銷售渠道,種植戶每年戶均增收5000餘元。

  架起“產銷橋”,打通致富路。近年來,通過加快合作社、家庭農場、農業產業化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帶動廣大農民通過土地流轉、務工收入、入股分紅等多種形式分享產業發展紅利,融入產業鏈、價值鏈,分享利益鏈。

  “還是抱團發展好,‘孵’出了百姓好日子!”近日,雷山縣歐波農旅專業合作社黨支部書記張彬彬告訴記者:“合作社成員積極參與食用菌、天麻、蔬菜種植和黑毛豬養殖等產業,帶動全鎮13個行政村810戶3005人持續增收,有力地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如今,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將千家萬戶的小農生產引入現代農業發展軌道,成為農業發展、助農增收的生力軍。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