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父親重病,王科家里花光積蓄還欠了一筆外債。夫妻倆準備結婚時,正逢縣里大力推動移風易俗,如今兩個人靠著共同奮鬥不但還清了欠債,還有了不少積蓄。
摒棄繁雜儀式,回歸婚姻本質,移風易俗讓農民不再“談婚色變”。
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底,民政部門確認32個國家級、近300個省市級婚俗改革實驗區,各個實驗區的高價彩禮、大操大辦等陋習得到有力遏制。農民群眾在婚喪嫁娶中的支出負擔明顯減輕。
滋潤人心、德化人心、凝聚人心,隨著移風易俗深入開展,鄉村環境面貌和群眾精神風貌煥然一新。文明的種子日益植根到每個人的心田,成為人們的自覺行為準則和基本價值取向。
我們看到了提升幸福度、帶來獲得感:貴州省貴陽市南明區永樂鄉水塘村村民張興勇女兒出嫁,只請家里親戚簡單地吃了一頓飯,街坊鄰居送禮都被他拒絕了。他說:“少請客人,不收禮金,這一次婚禮辦下來,不僅少花了精力,省下了不少酒席錢,更減輕了以後街坊鄰居往來之間的‘人情債’,省心、省事、省錢!”
我們看到了培養自覺性、激發道德感:作為村里“道德積分銀行”的儲戶,江西省新餘市渝水區良山鎮白沙村村民盛紹羊2021年被光榮評為“積善”模範。他說:“別人有困難,我如果能幫上一把,自己的心里覺得特別高興、特別舒坦。”
我們看到了賦予自主權、強化責任感:重慶市巫山縣雙龍鎮筆架村曾經基礎設施薄弱、產業發展滯後,村支兩委和駐村工作隊在全村開了60多次村民會議,推行“改廚、改廁、改院落、改風貌、改習慣”工作,村民建言獻策、完善細節,一個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正在筆架村加快形成。
開展移風易俗、培育文明鄉風,歸根到底是為百姓謀福祉,讓生活在鄉村土地上的人因文明而更幸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