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10月7日電/據大公報報道,綜合彭博社、路透社、Politico網站報道:“北溪”天然氣管道遭到蓄意破壞,暴露出海底基建設施的脆弱性。歐洲領導人表示,當局可以通過監聽等方式偵查恐怖主義威脅,但針對海底天然氣管道或跨國通信數據電纜等的破壞卻難以防範。另外,俄羅斯表示,被德國叫停的“北溪–2”號B綫并未發生洩漏,可以向歐洲供氣,但德國尚未鬆口。
從俄羅斯通向歐洲的“北溪-1”號和“北溪-2”號天然氣管道9月底先後發生4處洩漏,其中2處位於丹麥水域,另外2處位於瑞典專屬經濟區。丹麥、瑞典和德國當局封鎖了洩漏地點附近海域進行刑事調查。運營管道的Nord Stream AG和Nord Stream 2 AG公司4日表示,它們無法進入洩漏地點檢查管道受損情況。丹麥當局稱,這些公司要等待超過20個工作日才能拿到前往事發地點的許可。
“北溪”維修面臨多重困難
丹麥當局2日表示“北溪-1”號和“北溪-2”號均已停止洩漏,但瑞典3日表示“北溪-2”號仍有一個較小的洩漏點。《麻省理工科技評論》指出,管道仍在洩漏,說明維修工作還要延後一段時間;維修工作本身也困難重重。
石油和天然氣管道維修公司3X Engineering銷售經理黎貝表示,檢查管道受損情況、決定維修方案已是一大難題。專業蛙人可以承擔檢查任務,但大部分管道位於水下80至100米處,蛙人每工作10小時,就需要在高壓氧艙待上1個月。
黎貝介紹說,管道維修方案主要有兩種,一是直接更換受損的那節管道,二是在受損部位安裝大型夾鉗。但前者耗資巨大,後者無法處理大範圍破損。俄羅斯方面估計,至少需要6個月才能修好。由於Nord Stream 2 AG公司受到美歐制裁,維修工作還面臨法律障礙。湧入管道的海水同樣亟待處理,若不盡快用檢管器排出,恐導致管道腐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