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0月17日電/近日,上海市市場監管局制定發布了《“雙十一”網絡集中促銷合規指導書(2022)》,向電子商務企業提出八方面合規要求。其中第一條便是促銷規則要更加透明、簡單易懂。
相信僅這一條就能激起很多消費者的共鳴。雙11的購物算法比奧數題還難的規則,近幾年已經引發了無數吐槽。消費者沮喪情緒的叠加,導致的直接後果,就是近兩年的雙11、618等購物節,話題度和消費者的參與感越來越低。當更多消費者選擇用腳投票的時候,平台和商家自然也得不到什麼好處,變成多輸局面。
所以,“透明、簡單易懂”本不需要監管部門要求,而應該是平台和商家自覺捍衛的原則。前些年會走偏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競爭導致的扭曲。這種扭曲可以從兩個層面理解,其一是商家角度,讓利永遠是吸引消費者的“殺器”,可是讓利太多又無法保證足夠利潤,於是一些商家就玩起花招,或者先漲價後降價,或者設置複雜促銷規則,營造大讓利的假象以引流。而這種鑽營做法一旦見效,別的商家就不得不跟進,否則就會“劣幣驅逐良幣”。要避免這種現象,有賴商家集體自覺以及平台規則的明確。
但說到平台就要延展到第二層面,即電商平台之間的競爭。前幾年,每到重大購物節,就是各大電商平台激烈對陣的時刻,已經被監管叫停的“二選一”就是競爭變形的典型症狀。除了“二選一”,平台也會“逼”商家在購物節期間進行大讓利,以便從競爭對手那裡爭取消費者。可是商家讓利空間有限,面對強勢平台的要求,商家也可能用複雜規則製造讓利假象,好維持流量與經營成本的平衡。
總之,奧數題般複雜的促銷規則背後,是複雜競爭和博弈的結果,有些是商家打小算盤像渾水摸魚,有些則是競爭導致的“自救”手段。可不管原因是什麼,結果證明這種做法只能忽悠一時,很難走得長遠。如果因此讓購物節徹底敗了消費者好感,最終平台和商家的生意也就更難做。
商家競爭首先拼的是價格,可是如果只在價格上做文章,最後大概率會陷入弄虛作假的局面。雙11還是應該成為全面檢驗商家和平台實力的機會,消費者也不是傻子,分得出商品和商家的好賴。一個質量好的產品、服務好的商家,只要通過恰當的方式讓消費者感受到優惠,消費者還是會樂於買單。那些用低價來忽悠卻沒有實質支撐的商家,在消費者漸趨理性的時候,相信就很難走遠。
“透明、簡單易懂”的雙11才值得期待。因為這意味著商家只能在產品品質和服務上競爭,而不是玩那些價格的噱頭。只要更多的商家和平台回到本分的道路上,少數即便是還想玩套路也無法形成風氣。
來源:光明網 作者:守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