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有跨國醫療器械設備廠商表示,應更加理性地看待政策的利好。“現在還很難去評估這個政策對我們的業務到底能够產生多大的利好,要等最終結果出來了才有定論。”某歐洲跨國醫療影像設備公司中國區總裁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貼息貸款的整體政策是利好的,畢竟短期內,有助於推動有需求的醫院盡早地購買或者更換設備。”德國某大型重症醫療設備廠商一位中國區高層告訴第一財經記者,“但是我們也應看清,這些需求只是提前釋放了,畢竟設備不是高頻采購商品,不像耗材,現在買的多了,未來可能就會買的少一些。”
不過根據一份業內流傳的內部文件,對於未來需求減少的擔憂似乎沒有必要。“可能有部分設備會提前購入,但隨著醫院設備采購而增加的人員和人力投入,接診能力也會逐步增加,帶來新的醫療需求,這又反過來促進醫院對新的基礎設施的投入。”一份相關部門內部訪談紀要中寫道。
“我認為作為醫院而言,他們更傾向於采購一些回本周期更短的醫療器械和影像設備,例如CT、磁共振、彩超、IVD、監護儀這些設備,因為有大量的患者需求,而對於諸如手術機器人、基因測序儀等投入較高又難以回本的設備,醫院的需求可能不會那麼迫切。”資深醫療器械行業人士張猛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某跨國基因測序設備廠商中國區高管顧欣告訴第一財經記者,醫院采購設備的類型與臨床上的認知密切相關。“至少在目前階段,臨床診斷使用基因測序的需求還相對比較少,這一方面是因為基因診斷是一門較新的學科,了解這種新技術的臨床醫生并不多,另一方面也與成本有關,如果未來基因診斷可以納入醫保,那麼需求就會顯著增長。”顧欣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創新技術設備需求待釋放
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到,盡管一些大型三級醫院醫院正在積極推動研究型醫院的建設,加強科研能力,但是在基因治療等新興前沿技術方面的醫療人才儲備仍處於早期階段。
“一些醫院比較重視科研,院長本身也是院士,他們就會更加積極地對這些新技術進行早期的布局,但更多醫院帶頭人的認知也仍然缺乏,再加上目前經濟方面也面臨挑戰,對於非必需的設備的投入就會不那麼積極。”顧欣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