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的驚人升值——在很大程度上是美聯儲積極抑制國內通脹的產物——加劇了俄烏衝突的影響。其他經濟體的貨幣走弱,進口成本上升,加劇了通脹問題。IMF第一副總裁姬塔·戈皮納特和該組織首席經濟學家皮埃爾-奧利維耶·古蘭沙10月14日發表的一篇報告估計,美元升值10%會使外國經濟體的消費價格指數平均上漲約1%,更依賴進口的經濟體所受的影響更大。
工資增長強勁是第二個可疑因素。在正常時期,工資增幅主要取決於勞動生產率、通脹預期以及勞動力市場是否不景氣。較快的生產率增速和較高的通脹預期轉化為較快的工資增速;較高的失業率轉化為較慢的工資增速。在疫情暴發初期,這些關係破裂了。根據IMF的分析,與基本面相比,與封鎖和保持社交距離相關的勞動力供應緊張起了更大作用。隨著經濟開始復甦,正常模式開始顯現。
然而,這對工資沒有產生多大影響。勞動力供應已不再是大問題,但由於就業強勁和失業率低,薪酬一直在增長。工資上漲推動了消費支出,直接導致勞動密集型服務價格上漲。儘管工資一直強勁增長,但在許多國家,並不足以跟上通脹的步伐。在中位數情況下,即使失業率保持在低位,通脹率也會開始下降——這對決策者來說是一種近乎理想的情況。
在大多數情況下,需要收緊貨幣政策來減緩通脹。目前情況的不尋常性質可能意味著,過去的經驗是否存在相關性尚有疑問。至關重要的是,這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通脹預期如何——第三個且不可預測的通脹因素。
人們對未來的看法影響著他們的消費和工資意願。如果最近的經驗在這些看法的形成過程中起到很大作用,將有助於解釋通脹持續存在的現象,並將使央行行長們的工作複雜化。
人們的看法很難衡量,但還是有一些擔憂的理由。儘管衡量北美預期的指標相對好些,但英國和歐盟的指標就不那麼令人鼓舞了。這正是利率將繼續攀升的重要原因。在一再遭愚弄後,各國央行不會收手,直到唯一出人意料的通脹數據是下行數據為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