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國以全球4%的濕地,承載著世界1/5人口的濕地生態產品、物質供給和精神文化的需求,今日中國的一處處大美濕地成為靚麗名片,三江源、鄱陽湖、洞庭湖、紮龍濕地、西溪濕地、固城濕地等重要濕地,展現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畫卷。
加入公約30年來,中國開展了一系列極具中國特色的濕地保護實踐創新和制度創新,從摸清家底到開展搶救性保護、全面保護,中國濕地保護已經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形成了濕地保護的中國模式。中國現有64處國際重要濕地,13個國際濕地城市,兩次獲得“濕地公約獎”,成為全球濕地保護事業的堅定支持者、積極參與者和重要推動者。
《濕地公約》通常每三年召開一次的締約方大會,是公約最高決策機構,主要審議公約過去三年的執行情況、公約發展戰略,修訂《國際重要濕地名錄》,通過相關決議。按照慣例,締約方大會的參會人員主要為各國政府代表團、相關國際組織及民間團體代表、專家學者等。
2018年10月28日,在阿聯酋杜拜召開的《濕地公約》第十三屆締約方大會上,中國常德、常熟、東營、哈爾濱、海口、銀川六個城市被認證為首批國際濕地城市。截至目前,全球43個國際濕地城市中,中國佔據13個,是全球入選國際濕地城市最多的國家。本次大會將對第二批25個國際濕地城市授牌,其中包括中國合肥、濟寧、南昌、盤錦、武漢、鹽城等城市。
本次大會將以制定公約第五期戰略規劃為契機,推動審議通過《2025後全球濕地保護發展戰略框架》,引領公約發展方向,並對未來一個時期內的全球濕地保護作出規劃,推動全球濕地保護開啟新的篇章。
本次大會選擇在武漢舉辦,與武漢濕地資源稟賦優越,保護措施有力密不可分。位於長江中游的武漢是一座伴水而生的城市。武漢是全球同緯度地區和長江中下游湖泊型濕地的典型代表,境內江河縱橫、湖泊密佈,共擁有165條河流、166個湖泊,濕地面積達16.24萬公頃,占全市面積的18.9%。
武漢早在2010年率先為濕地保護立法,先後出台《武漢市濕地自然保護區條例》、《武漢市湖泊保護條例》和《武漢市基本生態控制線管理條例》等,為城市濕地保護管理提供了制度性保障。此次大會在武漢舉行,無疑將進一步促進武漢和中國各地的濕地保護工作。
從更深層次來說,本次大會不僅讓中國人民看到了具有中國特色的濕地人文之美、自然之美,還通過大會這一窗口,讓世界人民從地理看中國,從自然看世界,感受中國生態環境變遷的艱辛歷程,見證中華民族山河脈動和滄海桑田的萬千氣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