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將系統觀念貫穿改革發展各領域
http://www.CRNTT.com   2022-11-07 09:27:29


   
  圍繞經濟高質量發展完善系統調節機制
  
  文章提出,國民經濟體系是一個完整的複雜的系統。保持國民經濟的平穩健康運行,需要堅持系統觀念,健全宏觀經濟治理體系,要求對反映經濟運行狀態的各種信息進行系統全面采集、分析、監控,並建立即時信息反饋機制。要根據經濟運行情況,運用財政、金融、價格等政策工具,不斷提高宏觀調控的前瞻性、針對性、有效性,以保持宏觀經濟的良好運行態勢。
  
  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經濟社會發展是一個系統工程,必須綜合考慮多方面因素。就當下而言,中國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推進高質量發展還有許多卡點瓶頸,科技創新能力還不強,重點領域改革還有不少硬骨頭要啃。針對經濟運行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宏觀調控的一項重要任務是保持總需求與總供給大體平衡,從而為經濟增長提供均衡、持續、適度的拉動力,實現經濟平穩增長。經濟總量的增長和質量的提升是緊密結合、不可分離的。總量的增長要靠需求來拉動,質量的提升需要結構的調整優化來拉動。要通過增量調節,實現質量提升;通過質量提升,促進經濟增長。強調提高宏觀調控的前瞻性,就要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進一步明晰的規劃,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著力提高全要素生產率,使年度調控措施與長期結構調整目標保持一致。同時,對經濟運行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和外部衝擊要有應對預案。提高宏觀調控的針對性,就要找准制約經濟持續穩定發展的症結所在,抓住釋放國內需求潛力和優化結構的著力點,綜合運用各種調控手段精準發力。提高宏觀調控的有效性,就要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結果導向,推動跨周期和逆周期宏觀調控政策有機結合。要根據對調控成效的動態評估,及時調整政策工具、政策組合和調控力度,進行適時適度調控,確保實現預期目標。宏觀調控不是要代替和削弱市場的作用,而是要運用市場機制,通過宏觀政策引導市場主體行為,實現預期目標。把政府的宏觀調控同市場機制有機結合起來,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繼續把改善民生作為宏觀調控的出發點。治國有常,利民為本。消費是最終需求,既是生產的最終目的和動力,也是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直接體現。近年來,我們把擴大居民消費作為重點,推動消費結構持續優化,既提高了人民消費水平,增強了人民的獲得感,又提升了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取得明顯成效。應當看到,擴大消費仍有較大空間。中國目前正處於從生存型消費向發展型消費、享受型消費升級的階段,人們對醫療、健康、教育、休閑、旅遊、信息、文化、社會保障、公共服務等的消費需求旺盛。農村居民的購買力亟待提高,農村的基本公共服務水平落後於城市,農村消費市場潛在需求巨大,需要通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把潛在需求轉變為有效需求。要按照中央的要求和部署,促進城鄉要素自由流動、平等交換和公共資源合理配置,加快形成工農互促、城鄉互補、協調發展、共同繁榮的新型工農城鄉關係。要加快農業現代化、鄉村建設步伐,推進農民工市民化、特色小鎮建設,激活蟄伏的發展潛能,釋放出中國經濟增長新動能,這將對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發揮重要作用。
  
  把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作為宏觀調控的重要任務。中國經濟發展空間大,可幹的事情很多。按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要求鼓勵投資,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增強經濟發展後勁,是宏觀調控的一項重要任務。在這一過程中,要實施產業基礎再造工程和重大技術裝備攻關工程,支持“專精特新”企業發展,推動製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要加快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構建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生物技術、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綠色環保等一批新的增長引擎;要優化基礎設施布局、結構、功能和系統集成,構建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加快形成泛在、安全、高效的移動網絡,為發展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等提供條件;要加快發展數字經濟,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要加快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大力發展新能源和清潔能源,全面提升可再生能源利用水平,扎實推進能源綠色低碳轉型。
  
  改革開放以來,我們不斷改進宏觀調控,有效克服了經濟大起大落,實現了平穩持續發展。其中一條重要經驗就是在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下,各部門密切配合、形成合力。踏上新征程,把黨領導經濟工作的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既要根據各項經濟工作任務的輕重緩急統籌部署,還要確保各項經濟政策同向發力,形成宏觀調控的政策合力。第一,宏觀政策要穩健有效。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要協調聯動,跨周期和逆周期宏觀調控政策要有機結合。第二,微觀政策要持續激發市場主體活力。要深入推進公平競爭政策實施,加強反壟斷和反不正當競爭,以公正監管保障公平競爭。第三,結構政策要著力暢通國民經濟循環。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重在暢通國內大循環,重在突破供給約束堵點,重在打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此外,科技政策要扎實落地,改革開放政策要激活發展動力,區域政策要增強發展的平衡性協調性,社會政策要兜住兜牢民生底線。總之,祗有堅持系統觀念,健全宏觀經濟治理體系,把黨領導經濟工作的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方能更好推動中國經濟行穩致遠。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