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場瘋狂的活動之後,很多恒星的詳細資料都得到了更新。例如,一個法國天文學家團隊最近發現,17光年外的天鷹座中一顆快速旋轉的明亮恒星牛郎星僅有1億年歷史,而不是此前認為的10億年。他們利用了觀測牛郎星亮度波動的星震學數據,這些波動是由恒星內部的振蕩和壓力波引起的。
揭示星系形成
今年8月,一個天文學家團隊更新了雙星系統牧夫座12的年齡。這顆雙星是由NASA的凌日系外行星勘測衛星(TESS)觀測的。研究人員在英國《皇家天文學會月刊》上發表文章稱,他們計算出這顆恒星的年齡為26.7億年,誤差小於1.6億年(誤差率為6%)。傳統的年代測定方法的不確定度遠高於10%。來自開普勒空間望遠鏡的數據還顯示,位於天鵝座和天琴座附近、每顆都距離我們幾千光年的三顆紅巨星的核心內部存在很強的磁場。
TESS將繼續為星震學家提供新的數據,但更佳的儀器也在途中。歐洲航天局將在2026年發射新的尋找系外行星的“柏拉圖”號空間望遠鏡。它不僅將監測數十萬顆類日恒星,還將監測數萬顆大質量恒星。
雖然質量至少是太陽8倍的大質量恒星在銀河系中是少數,但天文學家對它們特別感興趣。當它們以超新星的形式消亡時,它們用重元素豐富了星際環境。大質量恒星燃燒時,核心會產生比鐵更輕的元素;超新星爆炸則會產生更重的元素。通過星震學測量瞭解恒星內部有哪些元素,可以揭示這顆恒星屬於哪一代,以及它是從多少顆前任恒星中再生的。例如,太陽被認為是第三代恒星,這意味著它起源於第二代恒星的物質。
牛津大學天體物理學家克里斯·林托特說:“如果我們想瞭解銀河系是如何形成的,我們就需要瞭解每一代恒星的行為。詳細瞭解恒星演化是把我們銀河系的歷史整合起來的下一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