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中意遺產專家攜手研究大運河與阿匹亞古道
http://www.CRNTT.com   2022-11-14 16:48:43


 
  中方專家還組織了“大運河淮安段綜合研究訓練工作坊”和社會調查活動,結合文物培訓宣傳與社會實踐的新形式,加強了淮安運河遺產的社會認知。現在,合作研究已經取得了許多學術成果,出版英文論文集和中文論文集。相關研究成果還被引用在意大利阿匹亞古道申遺網站中。

  對於大運河與阿匹亞古道在保護和開放過程中出現的超複雜難題進行跨文化合作研究,能夠提供多維認識與借鑒。中意遺產專家合作研究中,涉及許多全面和綜合的研究維度,包括:從遺產保護工作環節的維度觀察兩條線路遺產價值研究與保護歷史,保護維修與保護措施,開放利用與社會認知;從時間路徑維度比較分析文化線路在歷史長河中的演進與遺產保護歷程及影響因素;從文化和國情維度比對兩條線路,探討在不同的歷史文化、政策體制和社會經濟發展階段下採取的策略和具體措施等。

  6年來的持續合作探索,不僅促進了兩國文化遺產工作者的相互瞭解,也在不同文化背景中,促進了世界遺產突出普遍價值的傳播。

  於冰: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研究員,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與意大利國家研究委員會第一期合作項目《文化線路:大型文化遺產的利用和管理——以中國大運河淮安和意大利阿匹亞古道為例(2016-2018年)》和第二期合作項目《“一帶一路”背景下文化線路保護利用和開放政策與實踐研究》中方負責人。

  延伸閱讀

  大運河所跨越區域的自然地理狀況和水文地質條件迥異,運河開鑿和工程建設中運用水道、堤壩、船閘、水閘、水源、洩洪等眾多規劃和工程技術措施,聯結為一個大型工程體系以實現國家意圖。大運河以其多樣性、複雜性和系統性,呈現出這一工程技術體系的中華文明特徵,也全面地展現了傳統運河工程的技術和發展史。

  作為古羅馬道路體系的最早母版,阿匹亞古道建設目的是以最短距離、最快速度調動軍隊,因此克服了因自然地形造成的技術難題等。道路在從羅馬出發的最初90千米幾乎筆直向南,遇山而鑿,遇水而跨。道路的規劃意味著對整個區域地形有著全面的分析,包括路線選擇所需的地質勘探與測量、大量水利設施建設和土地平整、河流溪水的排水和導流、巨大的路基開挖和山體開鑿、道路兩側山地和溝穀地形護坡施工和橋梁修建等。阿匹亞古道的修建,推動了世界工程建設的革命性發展。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