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菲齊美術館在上海展出的50件自畫像中,拉斐爾自畫像是當仁不讓的第一珍品。這幅畫被認為是對拉斐爾本人最清晰、最易辨認的描繪。這位年輕畫家的發型是文藝複興時期宮廷侍從的典型風格,他的深色帽子(後來被稱為“拉斐爾風格”)是畫家們常用的那種帽子,他的深色長袍也是如此。簡而言之,他穿著簡單的工作服,有意暗示了他的職業。但是他并沒有過分地美化自己的面容,他的臉上并沒有意氣風發的得意之情,卻帶著一分憂鬱,一分感傷,他似乎專注於時光,預見了自己英年早逝的命運。他的黑眼睛和優雅的五官證實了瓦薩裡在他的《意大利藝苑名人傳》中對這位烏爾比諾天才和大師的熱情評價——“優雅、博學、美麗和出色的衣著”,瓦薩裡還贊嘆了拉斐爾作為藝術家的完美,并將其與被稱為古典世界最偉大畫家的宙克西斯和阿佩萊斯相提并論。
像許多烏菲齊的藏品一樣,這幅畫最初并非作於佛羅倫薩。事實上,直到1652年,它還一直被放置在烏爾比諾的最後一個公爵弗朗切斯科·瑪麗亞二世·德拉·羅維裡和克勞迪婭·德·美第奇的女兒維多利亞·德拉·羅維裡的“婚房”裡。烏爾比諾的領主們希望將拉斐爾的肖像畫納入他們豐富的收藏,這是因為拉斐爾不僅是一位傑出的畫家,也是他出生的這座城市的驕傲和榮耀。後來,維多利亞·德拉·羅維裡將它贈送給了紅衣主教萊奧波爾多·德·美第奇,正是後者開創了烏菲齊宮最核心的收藏單元——“畫家親手畫的肖像”。
倫勃朗是歐洲17世紀的繪畫巨匠,也是荷蘭黃金時代最偉大的畫家,在他的全部肖像作品之中,自畫像不僅數量驚人,而且個性鮮明,占有極為重要的地位。烏菲齊美術館藏有三幅不同年齡段的倫勃朗自畫像,通過面容的對比,向世人展現了這位畫家戲劇性的一生。其中一幅作於1634年的阿姆斯特丹,年輕的畫家將自己認真打扮起來,借此進行一種對於畫面元素的分析研究。作品中,顔色和光綫內涵豐富,呢絨上的印跡都被描繪得格外逼真,畫家借助簡單的護喉甲胄和掛於其上的金項鏈,取得了特殊的閃光效果;背景左側放射出金黃色的反光,與黑色呢帽形成對照,映襯出人物滿頭的金發和一臉的稚氣,顯露出的目光溫和而又堅定;人物臉部處在四分之三陰影中,表達出一種專注的神情。
與這幅意氣風發的青年自畫像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倫勃朗更著名的一幅晚年自畫像,據說這件作品是倫勃朗生前最後一張自畫像。畫家很注意臉部的內在氣質,觀者可以從中發現一種潛在的內心語言。畫面中,畫家的身體幾乎直面觀衆,保持著堅不可摧的姿態,他披著的裘皮鬥篷隱約間還透露出過往的輝煌,灰白的頭發和臉部的膚色相協調,盡管他的臉龐浮腫,眼袋脹墜,盡顯老邁,但滄桑中透露著堅定,沉默中顯現出渴求,眼神中傳遞出洞穿世事的尖銳、練達與虛無。我們知道,此時,畫家已孑然一身(妻子亨德裡治三年前死去),生活的連續挫折與事業的衰敗無力對倫勃朗造成了莫大打擊,他用精湛的描繪能力,把自己從肉體到精神的形象都勾畫在這幅作品上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