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1月21日電/據光明日報報導,11月21日零時40分,長江口橫沙水域,“奮力”輪上燈火通明。
22根鋼鐵弧形梁組成的長48米、寬19米、高9米、重約8800噸的沉箱裝載著古船,緩緩浮出水面。經過70余天的海上施工奮戰,長江口二號古船成功整體打撈出水。
長江口二號古船是目前國內水下考古發現體量最大、保存最為完整的一艘古代木質帆船。採用世界首創的整體打撈遷移技術,將百年古船“抱”出水,是科技創新賦能水下考古的重要實例,為國際水下文化遺產保護提供了中國案例、中國模式、中國經驗。
水下的“時間膠囊”裡藏著什麼:
海上絲綢之路重要節點的實證
古船承載了豐富信息,是一粒跨越歷史的“時間膠囊”。2015年,在國家文物局指導下,上海市文物局組織國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上海市文物保護研究中心等單位在長江口崇明橫沙水域開展水下考古重點調查時,通過聲呐掃測等技術發現一艘木質古船,考古編號為“長江口二號”。
上海市文物保護研究中心副主任翟楊告訴記者,長江口二號古船是清代貿易商船,所在水域水深8~10米,船體埋藏於5.5米深淤泥中,船長約38.1米、寬約9.9米,已探明有31個艙室。這是我國沿海海域水下考古首次發現此類船型。
通過選取4個艙室進行小範圍清理,艙內均發現碼放整齊的景德鎮窑瓷器等精美文物,已經出水完整或可修復的文物種類多、數量大。在船體及周圍還出水了紫砂器、越南產水煙罐、木質水桶殘件、桅杆、大型船材、鐵錨、棕纜繩、滑輪以及建築材料等大量文物。特別是出水的綠釉杯底書有“同治年制”款,為古船的斷代提供了重要依據。2021年和2022年,上海市文物局兩次組織水下考古專業機構對長江口二號古船及周圍進行水下調查,清理出前幾次調查未發現的元代瓷器和高60厘米完整的豆青釉青花大瓶等大型整器,以及一批產自江蘇宜興窑陶瓷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