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陳定定分析了美國智庫在阿富汗戰爭中的角色,並指出此案例為智庫的未來發展提供了醒目的教訓:應鼓勵智庫提高資金透明度、公開背後資助組成,或是智庫本身主動識別並避免資助來源與涉及公共政策領域員工間潛在的利益衝突,為大眾監督智庫幕後利益關係的正當合規性提供規範性的渠道。一方面,智庫應當恪守客觀學術產出的准線,謹慎從事付費研究,不得在學術機構的幌子下開展公共關係或是游說項目。另一方面,智庫的公眾信譽是建立在始終保持獨立批判的聲音、直言不諱地協助政策決策者拾遺補闕之上,而不是盲從於政策主流風向的“隨大流”。基於上述原則,智庫應當持有大局觀念,以服務總體國家利益為指導綱領戮力提供通權達變、造車合轍的學術輸出。
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當代世界研究中心戰略研究處處長李鼎鑫圍繞“百年變局下美國智庫怎麼了”與“中國智庫應該怎麼辦”兩個問題展開研討。李鼎鑫認為,近些年,特別是特朗普、拜登相繼執政以來,美國政府對中國毫無底線地遏制和打壓,這一系列逆潮流化的做法體現了美國戰略思維右傾化的趨勢和違背客觀發展規律的傾向。在他看來,美國智庫是美國政策特別是對外政策的主要來源之一,美國政策的右傾化歸根結底是整體上美國智庫近年來形成的右傾化趨勢的體現。但美國智庫的右傾化還沒有形成固化的格局,在當下中美兩國的智庫交往幾乎降到了歷史最低點的背景下,中國應該建設行動型的智庫,即全面擴大在各領域同美國智庫的交流,努力貫徹“走出去”的戰略;同時,中國智庫還需要提升自身研究的實力,通過對不同領域長時段的跟蹤和研判來得出更有力的研究成果,才能夠“平視美國智庫”,實現雙方的有效交流,凝聚解決人類所面臨的重大問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思想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