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店外立面參考一張內山書局的老照片復原,一層牆面是斬假石,二三層也不是塗料,而是卵石牆面。大門上方是鐵栅欄窗格,還有伸縮遮陽棚。這些細節如今都被一一恢復。
內山書店原址是1927的原點和初心,設計團隊採用“修舊如舊”的原則,向每一位駐足的讀者講述內山書店與魯迅的不解之緣。
內山書局的導購台位於房間中軸偏右的位置擺著一部收銀機,展現了書店原本的樣子。如今導購台上陳列著一些與內山書局歷史相關的文物及複製品,包括內山完造穿過的和服,內山書局發給顧客的書籍優惠券等等。
書店四壁都是通頂的書架。沈曉明介紹,書架分隔的大小間距,他們都根據照片做了測量,力圖還原曾經的模樣。
靠著後側書架,角落里擺著一張八仙桌、四張藤椅。魯迅常常坐在固定的藤椅上與內山完造聊天,或是參加內山書店的“漫談會”。
內山完造在自傳《花甲錄》中談到過這個場景:“先生每次來都面朝里坐,內山老板坐在對面相陪。有時進店的學生認出了魯迅,就會躲在角落里小聲議論,這時先生就會長嘆一聲,‘又有人討論我了,算了,回家吧。’”
這樣生活化、細節化的場景設計,在魯迅與內山紀念書局中俯拾即是,潤物細無聲地將屬於魯迅和內山書局的記憶鐫刻進每一個平凡的角落。
進門處擺著一方小黑板,這是曾經內山書局門口的一道風景,黑板上總是寫著今日新書公告;窗邊綠色的復古台燈源自蕭紅對魯迅使用台燈的回憶;用牛皮紙細心包好並以細繩捆扎的一摞摞書籍,是魯迅在內山書局購書後寄給友人之前常用的包裝方式;書架上搭著的一架方便取書的木梯,是魯迅長子周海嬰到店最喜歡爬的;門後衣架上總是搭著一條紅圍巾,是為了紀念蕭紅;書架上隨處擺放的木刻版畫則讓人想到魯迅先生與木刻講習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