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2月2日電/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融合集群發展,構建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生物技術、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綠色環保等一批新的增長引擎”。
光明日報發表吉林大學商學與管理學院教授王林輝、華東師範大學工商管理學院教授董直慶文章表示,當前,人工智能日益成為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核心技術,在製造、金融、教育、醫療和交通等領域的應用場景不斷落地,極大改變了既有的生產生活方式。統計數據顯示,中國2021年機器人出貨量達26.8195萬台,存量突破100萬台,2011年後中國人工智能專利申請量高居世界首位,2020年達到46960項,這表明中國已躋身全球人工智能發展的前列,市場前景廣闊。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擁有數以億計的互聯網用戶以及海量大數據資源,這種大國經濟特徵為深化人工智能應用、加快產業智能化發展提供了豐富的數據支持和廣闊的應用場景。中國門類齊全、體系完整和規模龐大的產業體系,更是為產業智能化向廣度和深度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展望未來,人工智能技術引領的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浪潮,將成為未來世界經濟和高端製造的主導技術,更會對中國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發揮無可替代的作用。
人工智能賦能方向和產業智能化應用場景
文章介紹,人工智能技術可以模擬人的思維過程如歸納、推理、判斷等,使機器獨立或通過人機協作方式執行生產任務。在機器人參與的生產過程中,生產任務被分解成一系列連續型任務,然後通過系統集成、功能集成和網絡集成統一由機器人完成。人工智能技術可嵌入技術研發、產品設計、原材料加工、中間品製造、最終品裝配、產品流通與市場銷售等產業鏈條的各個環節,全面賦能各個產業鏈節點,最終產生更高效的新業態與新經濟模式。
基於技術高滲透性及生產任務可智能化的屬性,人工智能的應用場景不斷拓展。人工智能技術正在全面賦能各類行業,全方位改變傳統產業的經營模式和生產業務流程,推動產業的智能化升級。在製造業領域,工業機器人可精準代替人工完成高難度、高負荷的任務,尤其是能夠代替人在危險或惡劣環境中工作,目前工業機器人應用最廣泛的汽車製造業已基本實現全流程智能化製造。在農業領域,智能機器人在播種、灌溉、除草和收割等農業生產中廣泛應用,逐漸展現出一幅智慧農業的美好畫卷。在服務業領域,智能客服機器人代替人工進行查詢、咨詢和業務處理等工作,在極大降低客服成本的同時也提升了服務質量。在醫療衛生行業,機器人可協助醫生精準完成外科手術,快速完成數以萬計影像的特徵識別、標注與分析,從而提高病情診斷的效率與準確率,可以協助護理人員幫助患者恢復肢體功能。在商業方面,以人工智能為核心技術的智能化產能預測和銷售系統,可以精準對接供求信息並開展智慧決策,實現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的資源投入和優化決策。
人工智能技術催生新產業、重塑產業鏈
文章分析,根據其技術屬性,人工智能產業可細分為基礎層、技術層和應用層三個層面。基礎層主要包括芯片、傳感器、雲計算和大數據服務等軟硬件設施及數據服務;技術層包括核心的人工智能技術諸如機器學習、計算機視覺、語音圖像識別和算法理論等;應用層主要指人工智能的應用領域如智能家居、智能安防和智慧金融等。這三個層面的產業和企業相互促進,對中國的產業鏈進行全方位賦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