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實踐邏輯看,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必須始終高度重視發展壯大實體經濟,夯實高質量發展的根基。需要看到的是,實體經濟與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目標與要求相比,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如,中國製造在基礎研究能力、自主創新能力、資源利用效率、信息化程度等方面,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差距;實體經濟供給結構尚難以滿足日益升級的多層次、高品質、多樣化消費需求結構的變化;等等。同時,還要堅決克服經濟脫實向虛的傾向。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國是個大國,必須發展實體經濟,不斷推進工業現代化、提高製造業水平,不能脫實向虛”“要吸取一些西方國家經濟‘脫實向虛’的教訓,不斷壯大實體經濟”。當前,世紀疫情影響深遠,逆全球化思潮抬頭,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明顯上升,世界經濟復甦乏力,局部衝突和動蕩頻發,全球性問題加劇,世界進入新的動蕩變革期,來自外部的打壓遏制隨時可能升級。我國發展進入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並存、不確定難預料因素增多的時期。唯有不斷發展壯大實體經濟,才能站穩腳跟,增強經濟韌性,有力應對各種風險挑戰,確保中國經濟航船乘風破浪、行穩致遠。
重點任務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了到2035年我國發展的總體目標,包括“建成現代化經濟體系,形成新發展格局,基本實現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等,並對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作出重要部署。以實體經濟為著力點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就要找准重點任務。
一是加快建設製造強國,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深刻把握發展的階段性新特徵新要求,堅持把做實做強做優實體經濟作為主攻方向,一手抓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一手抓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壯大,推動製造業加速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提高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和現代化水平。這為我國加快向製造強國轉變指明了方向。一方面,要統籌實施產業基礎再造工程和重大技術裝備攻關工程,完善促進新型工業化的體制機制和政策環境。另一方面,要推動我國傳統產業不斷向中高端邁進,提升傳統產業領域創新主體的創新能力,加強統籌規劃、合理布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