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2月11日電/據經濟日報報導,近年來,印度媒體娛樂市場增長迅猛,其中尤以電影娛樂產業為甚。據統計,印度電影市場規模目前已達150億盧比(約合1.8億美元),預計到2024年將達212億盧比(約合2.6億美元)。目前,印度年生產影片數量排名世界第一位,正朝著全球電影市場巨頭的方向邁進。
印度電影的成功,離不開與眾不同的產業集群模式。
說起印度電影,人們自然會想到世界聞名的寶萊塢。其實,寶萊塢主要代表的是孟買本地製作的印地語電影。依靠優異的電影質量以及不俗的營銷策略,寶萊塢不僅在印度本土電影市場上舉足輕重,而且已初步完成國際化,在全球電影市場上占據了一席之地。
不過,若將寶萊塢等同於印度電影,那可是大錯特錯了。從規模上看,寶萊塢僅占印度電影總產量的25%左右。除此以外,印度還有托萊塢(Tollywood)、考萊塢(Kollywood)、莫萊塢(Mollywood)和桑達塢(Sandalwood)四大影視基地。這5個各具特色的電影產業集群共同撐起印度電影產業“五足鼎立”的格局。
之所以呈現出如此局面,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印度國內複雜的民族構成與多樣的民族文化。
印度是人口大國,民族眾多,語言紛繁。據不完全統計,印度有超過1600種語言和方言。不過,印度電影投放給本土觀影者時一般不會配字幕,這就給語言不通的觀眾造成了嚴重障礙。因此,為滿足民眾的不同需求,各地紛紛開始製作以本地區語言為特色的地方電影。托萊塢、考萊塢、莫萊塢和桑達塢的興起便是多種語言電影齊頭並進的結果,也是非印地語電影產業的成功範例。
從地域上看,以印地語為主的寶萊塢電影主要流行於印度北部,而以各自所在邦的官方語言為主的其他4個“塢”均位於印度南部,因此產自這些基地的影片被統稱為“南印度電影”。其中,托萊塢的正式名稱為泰盧固語電影基地,以特倫甘地邦的首府海得拉巴為產業中心,主產泰盧固語電影,名字取泰盧固(Telugu)的首字母“T”與好萊塢(Hollywood)結合而成;考萊塢的正式名稱是泰米爾語電影基地,以出產泰米爾語電影為主,產業中心為泰米爾納德邦的首府金奈,電影主要產自該市的柯丹巴卡姆區(Kodambakkam),名字開頭的字母“K”便是由此而來;莫萊塢的正式名稱是馬拉雅拉姆語電影基地,以馬拉雅拉姆語電影為主,名字中的“M”取自馬拉雅拉姆(Malayalam)一詞;桑達塢的正式名稱是卡納達語電影基地,以班加羅爾為產業中心。相比於其他4個“塢”,桑達塢在印電影界的知名度目前還比較小,但正在蓬勃發展,且勢頭極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