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物多樣性保護理念指導下,龍觀近年來探索了許多新方法,花費了更多的精力重新考慮盤山公路的規劃,這樣可以最大限度減少對林地的破壞:趕在公路施工前,將上百株珍稀植物移至寧波植物園;修建棧道和觀景平台時,減少對生物生存空間的侵占;為珍稀物種打造“專屬地”,建了20多處“蕨類綠道”“中華水韭池”等生物多樣性保護小型基地,安裝了300多個人工鳥巢和“昆蟲旅館”……
占地73平方公里的龍觀鄉,如今森林覆蓋率達到85%,擁有25種國家一二級保護動植物。
“從全球化發展來看,鄉鎮是生物多樣性建設的重要單元。”中國計量大學碳中和與綠色發展研究中心執行主任虞偉是《指南》的具體制訂者之一。他表示,《指南》突出了經濟社會發展中要體現生態友好,通過標準的實施應用,確保了生態系統的多樣性、穩定性和持續性。“它的最大亮點就是為生物多樣性內容融入鄉鎮各類規劃提供規範指南,這是生物多樣性友好鄉鎮建設的關鍵問題,對全球各地鄉鎮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參考意義”。
在發布現場,虞挺用了幾分鐘時間,通俗易懂地介紹了相關內容,其中包括“因地制宜引入稻魚共生、稻蛙共生等生態種養殖模式”“尊重鄉土風貌和地域特色,保護周邊原有自然植被,保留延續村落與自然環境相依托的空間特色,保持鄉村景觀的原真性和層次性”“採取遷地保護或就地保護等措施來減少物種滅絕風險、建立政府主導、村民自治、社會共治的包容性治理模式”,贏得了參會代表的點贊。
既有“COP15伴手禮”,也有“低碳標簽”和“陽光夢想”
虞挺帶到COP15會場的小罐紅茶,產自龍觀鄉四明山的上千畝茶場。茶場的主人名叫楊晉良。從綠茶到紅茶再到白茶,這裡一年四季茶香不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