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2月13日電/據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報道,1845年春天,馬克思在布魯塞爾寫下《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明確指出:“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
19世紀三四十年代,歐洲爆發了三大工人運動,工人階級作為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歷史舞台。革命實踐迫切需要科學理論作為指導,馬克思從無產階級的實際需要出發寫下《提綱》,對德國古典哲學進行繼承和批判,分析理論和實踐的關系。
馬克思在《提綱》裡指出:“凡是把理論導致神秘主義方面去的神秘東西,都能在人的實踐中以及對這個實踐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決。”馬克思以實踐的觀點批判一切舊唯物主義,指出他們對事物只是從客體或直觀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當作實踐去理解,不了解實踐的能動的革命的意義。
1846年以後,馬克思恩格斯越來越多地把注意力集中於使科學共產主義理論同工人運動的實踐相結合。他們認為,自己的觀點只有得到驗證後,才能使無產階級相信是正確的,而理論的驗證必須通過實踐來完成。
1848年歐洲革命爆發後,馬克思恩格斯在德國創辦《新萊茵報》,宣傳無產階級觀點,指導德國革命。他們為報紙撰寫了400多篇文章,近80萬字,《新萊茵報》一度成為“革命年代德國最著名的報紙”。1864年第一國際成立,馬克思恩格斯作為總委員會委員廣泛深入地宣傳馬克思主義,為馬克思主義在工人運動中取得統治地位作了准備,為各國建立無產階級獨立政黨奠定了基礎。
在馬克思恩格斯看來,一切理論的最終目的不是停留在“解釋世界”,而是要解決社會現實問題,最終實現人的解放。而人的解放只有通過實踐才能實現。因此,馬克思主義實踐觀的最終落腳點就是通過實踐來“改變世界”。
1889年,在社會主義運動和工人運動發展的基礎上,恩格斯領導建立了第二國際。他捍衛馬克思主義理論和無產階級革命路綫,堅決同右傾機會主義作鬥爭,指出新的“國際”“再也不會是一個宣傳的團體,而只能是一個行動的團體了”。第二國際宣布每年的5月1日為國際勞動節,對後世產生了深遠影響。第二國際促進了國際社會主義運動的發展,使社會主義運動由西歐、北美擴展到東歐、拉美和東亞。列寧指出:第二國際在自己存在的25年間“完成了廣泛傳播社會主義,預先地、初步地、極簡單地組織社會主義力量這樣非常重要而有益的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