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新華社) |
中評社北京12月16日電/據海外網報導,美國《通脹削減法》的首批歐洲受害者已經出現。當地時間12月12日,美國電動汽車及汽車技術廠商里維安宣布,將暫停執行今年9月與德國梅賽德斯-奔馳集團達成的在歐洲聯合生產電動汽車的諒解備忘錄。在美國與歐盟及其他盟友圍繞《通脹削減法》爭執不休之際,這一決定很可能為這場跨大西洋貿易爭端“火上澆油”。
實際上,《通脹削減法》讓歐洲人糟心的地方遠不止於幾家車企,它甚至可能給整個歐洲的產業政策和產業發展帶來極為嚴重的負面影響。今年8月,美國總統拜登簽署《通脹削減法》,出台包括高額補貼在內的大量激勵措施,以推動電動汽車和其他綠色技術在美國本土的生產和應用。該法所提供的巨額補貼和稅收減免,果然令一些歐洲企業動起了“搬家”的心思。瑞典綠色電池製造商北方伏特公司日前就宣布將推遲在德國北部城市海德建造電池生產廠的計劃,並考慮將投資轉向美國,因為“美國提供的補貼是德國政府補貼的4倍,美國能源價格也比德國便宜很多”;德國西門子能源公司首席執行官克里斯蒂安·布魯赫表示,歐洲必須對美國《通脹削減法》的補貼計劃作出迅速反應,否則企業將選擇在美國而不是歐洲建廠。擁有超過300萬家會員企業的德國工商大會的一項調查顯示,其39%的會員企業計劃未來幾個月在美增加投資,德國汽車供應行業中,每五家企業就有一家計劃在國外建立生產廠,重要原因就是美國政府推出的補貼和歧視性政策。歐洲《現代外交》網站就指出,“美國的《通脹削減法》威脅著歐洲,並可能使歐洲的經濟狀況變得更糟。”
可以說,美國正以“環保”為名、行“補貼”之實,以“掏空”歐洲製造業的方式“保護”甚至壯大美國製造業。被盟友如此從背後捅刀,歐洲人焉能不憤怒?12月9日,西班牙、法國、意大利、葡萄牙、希臘、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馬耳他和塞浦路斯等9國領導人在西班牙舉行會議,呼籲以“歐洲的方式”應對美國的法案等諸多挑戰。12月5日,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表示,“歐盟必須對美國氣候計劃的扭曲行為採取行動”,強調“比賽必須尊重公平的競爭環境”;12月1日,對美國進行第二次國事訪問的法國總統馬克龍火力全開,痛批《通脹削減法》,警告該法可能導致“西方世界分裂”。
然而,面對盟友們的不斷轟炸,美國政客們卻根本視若無睹。12月1日,在與馬克龍舉行的聯合記者會上,拜登雖然表態會在具體政策上做出“調整”,稱美國“從未打算排除與我們合作的人”,但“美國不會道歉”。美國國家經濟委員會主任布萊恩·迪斯在接受美國政治新聞網站Politico採訪時說,“我們不會為此道歉”,“(拜登)的經濟戰略和這些法案的經濟要素的目的首先是為美國各地的社區創造經濟機會”;民主黨參議員羅登·懷恩稱,兩黨議員沒有興趣重新討論這一法案,“我們不會重新打開它的文本”;弗吉尼亞州民主黨參議員曼欽更是乾脆地表示,“這一切都是為了美國”。甚至連自由經濟學派的代表人之一、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保羅·克魯格曼也在《紐約時報》的專欄中為這一法案叫好,稱“美國才有權決定怎樣的貿易政策是符合美國國家安全的”。這些無不凸顯了這樣一個事實,那就是不管美國如何將自己包裝為多邊主義和自由貿易的支持者,其核心價值觀仍是絕對的利己主義和霸權主義。
也正是基於這樣的自私和霸道心理,美國才會面對歐盟和日韓等盟友的憤怒批評與指責無動於衷,將世貿組織的相關裁定視作“廢紙”,不斷濫用“長臂管轄”干涉和破壞國際貿易的正常秩序,將經濟政策用作遏制他國正常發展的武器。這樣的美國,正是國際秩序和規則的最大破壞者。(聶舒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