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月2日電/據大公報報道,台灣青年蕭家曜與大陸的緣分開始於2012年,在台灣讀大一的他參加了賢德惜福文教基金會舉辦的兩岸志願者交流活動,那也是他第一次來到大陸。自2015年之後,他會定期在每年暑期和寒假到大陸進行為期兩周的參訪交流,曾經到過西安、上海、成都、珠海、北京等多個城市。2017年,他在北京實習了兩個月,第二年就決定來北京就業。剛開始做教育行業,兩、三年後換到了醫療健康產業。
游歷大陸 百聞不如一見
對他而言,大陸的發展動力和政策的延續性,最吸引自己。“讀大學時,其實對大陸更多的是一種想像,後來通過到大陸交流,認識到大陸是真的處於高速起飛的階段,經濟非常有活力,各行各業都在尋找突破,并且整體的發展都很有規劃性,可以說,那一刻感受到大陸的潛力無限。”此外,大陸在高新科技園區的發展和孵化器等科技方面取得的進步,也讓他耳目一新。他坦言,親自來到大陸後感受到的,和之前在台灣媒體上看到的很不一樣。
除了活力和潛力,他覺得,生活上也非常便利,公共交通網絡十分發達,從城區覆蓋到郊區,而移動支付的發展更是讓衣食住行都便捷了起來。
回憶起剛來北京工作的那段日子,他稱,當時還需要就業證,而他所在的公司人力部門因為第一次招聘台灣人,并不懂相關辦理流程,也因此有些麻煩。不過,後來有了台灣居民居住證,一切就變得方便多了。他認為,大陸給予台胞最好的政策就是“同等待遇”,“可以享受跟當地市民一樣的權利,在就業過程中能被平等對待,這就是最好的。”
此外,北京市海澱區還有一些公共租賃住房給到符合條件的在京創業、就業的台灣青年。“有些朋友已經住進了青年公寓,一個月幾百塊錢而已,可以大大降低他們的生活成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