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月4日電/據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報導,日前,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公布一批商業賄賂不正當競爭典型案例,涉及醫療衛生、旅遊、餐飲、保險等多個行業。商業賄賂是我國市場經濟發展中的“毒瘤”,不僅破壞公平競爭環境、阻礙經濟持續健康發展,還侵害國家和人民利益。“此次擇取典型案例予以公布的幾個行業,既是與百姓民生息息相關的重點領域,也是商業賄賂問題較為集中、多發的領域。”市場監管總局有關負責同志告訴記者。
以醫療領域為例,隨著對商業賄賂案件查處力度不斷加大,一些醫藥企業採取更為隱蔽、複雜的手段,為其賄賂行為披上“合法外衣”。有的在醫藥購銷環節給付醫院工作人員回扣,如此次公布的杭州建寧醫藥科技有限公司商業賄賂案中,為獲得藥品生產企業的藥品推廣傭金,當事人與某縣人民醫院藥劑科工作人員王某約定,由王某負責將藥品某注射液和某膠囊運作進該院並持續採購,當事人則按照醫院藥品採購價的一定比例支付給王某回扣。
有的通過生產環節虛高價格採購原料藥、流通環節虛假交易等方式套取資金進行賄賂。去年8月,國家醫保局通報,2017年至2021年5月,廣州白雲山天心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廣州白雲山醫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白雲山制藥總廠、廣州白雲山敬修堂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等3家藥品生產企業為規避“兩票制”政策和監管,與下游50多家藥品代理商相互串通,對注射用頭孢硫脒等87種藥品採取用虛高價格採購原料藥的方式套現,並向下游藥品代理商轉移資金。涉及金額巨大,其中部分資金用於行賄醫務人員或特定關係人,開展藥品違規促銷。
“商業賄賂隱蔽性強,多採取‘一對一’的私下交易方式進行。”市場監管總局有關負責同志介紹,在一些行業、領域,甚至從賄賂方式、交接手段、賄賂金額、分成比例等,都有著嚴格的“潛規則”式操作規程,並且雙方當事人在藏匿和銷毀證據、逃避執法調查等方面又極易形成攻守同盟,導致線索發現難。
另一方面,商業賄賂往往以現金形式支付,資金往來記錄不易調取。一般祗有暗賬沒有明賬,甚至不予建賬、不予入賬。一些行賄主體將返利或者不正當利益支出後,還通過勞務費、咨詢費、考察費、贊助費等“正當理由”,巧立名目平衡賬目,掩蓋違法行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