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試圖加強與美國以外的國家合作,以應對所謂的“中國威脅”。 |
中評社╱題:“岸田和平願景”與台海問題中的日本因素 作者:何思慎(台灣),輔仁大學日文系(所)特聘教授兼日本暨東亞研究中心主任
【摘要】“岸田和平願景”以“自由開放的印太”為關鍵詞,但繼承自民黨“保守本流”的岸田與安倍的“保守旁流”的戰略視野不同。日本試圖與盟國美國以外的國家合作應對中國在東海和南海漸趨增強的軍事壓力,著眼於美國國力漸露疲態下,在安全上無法藉扈從美國應對中國崛起對日本構成的挑戰,而須擴大與其他中型國家結盟,以獲得安全。日本基於周邊安全關注台海情勢,但無意捲入兩岸衝突,使戰火延燒到日本,日本人民招致生命、財產的損失。如何將戰火阻絕於境外為岸田內閣擬定相關因應對策的重點,而非為近鄰台灣挺身而出,亦即安倍前首相所言之“台灣有事”等同“日本有事”,應非意指日本支持“台獨”亦或是理所當然的將台灣視為日本的防衛範圍,北京無須在中日關係上反應過度。
在印太安全對話中,極具重要性的“香格里拉對話”(The Shangri-La Dialogue, SLD)2022年6月10日於新加坡登場,論壇的焦點除俄鳥戰爭及北韓核武問題外,中國與美、日、東協國家(ASEAN)的場邊對話是為期3天的會議重頭戲,但日本首相岸田文維在會議上拋出“岸田和平願景”(Kishida Vision for Peace)所為何來?本文對此解讀及分析。
一、聚焦印太的“岸田願景”
SLD邀請岸田首相擔任主題演講,提出《為和平的岸田願景》,此為繼2014年的安倍受邀,時隔8年,日相再度成為SLD的主題講者,國際社會想藉此瞭解日本對當前的中美對抗及台海情勢有何主張。岸田演講仍以“自由開放的印太”(Free and Open Indo-Pacific Strategies, FOIP)為關鍵詞,但繼承自民黨“保守本流”的岸田應與安倍晉三所屬的“保守旁流”存在不同的戰略視野,預告在明年春前擬定旨在維持印太海洋秩序的新計畫。
岸田表示,“烏克蘭的今天,或許即是東亞的明天,台灣問題可能會對東亞地區的和平構成迫在眉睫的威脅”,①東亞不允許類似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衝突,岸田以中國在東海、南海的活動、北韓增強核武力量及對“普遍規則”的信心動搖為念,倡議FOIP,提出邁向無核化世界、聯合國安理會改革、徹底強化日本防衛力及在“經濟安全保障”等新領域合作。演講中,岸田強調不允許在印太地區憑藉實力嘗試改變現狀的決心,並與美國同調,言明台海和平與穩定至關重要。
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Lloyd Austin)在SLD上,直言印太是美國全球戰略的核心,且國務卿布林肯(Anthony Bliken))5月26日在闡明拜登政府中國政策時更指名北京是長期最大威脅。②美國意在塑造制約北京的周邊戰略環境,以推進美國及其盟國對開放與包容的國際體系願景,但拜登政府無意以衝突方式解決中、美競爭中的矛盾。SLD促成奧斯汀與大陸防長魏鳳和首度面對面會談,中國一改拒絕的態度,回應拜登上台之初希望建立兩國防長機制的訴求,中美關係出現緩和跡象,藉軍事外交管控誤判風險。
“岸田外交”呼應拜登的對中戰略,且在FOIP中凸顯日本在區域安全中的角色,試圖在美國支持下,擴大安理會躋身常任理事國。但為營造中日對話的環境,岸田未直接點名指責中國,而是強調國際法,反對以單方面力量改變現狀,並言及對於攻擊日本的國家的“反擊能力”,不排除任何選項,此為日本被迫做出選擇的現實。岸田認為,俄烏戰爭造成印太安全形勢惡化,執意推進“專守防衛”再定義,建立對敵基地“反擊能力”的政治進程,此或將改變美日同盟以日本為“盾”、美國為“矛”的分工模式。
岸田尋求與印太國家及“北約”(NATO)聯手抗衡中國的意圖昭然若揭,而此無可避免將日本推向對抗中國的前線,難以透過對話改善中日關係。6月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兼中央外事辦公室主任楊潔篪與日本國家安全保障局長秋葉剛男電話會談,直指當前中日關係“新老問題交織凸顯,困難和挑戰不容忽視”,雙方須“把握正確方向”增進安全互信。秋葉剛男則表示,中國在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方面發揮負責任的作用很重要。③日本呼籲北京肩負起責任,展現中國崛起無害區域秩序。
“岸田外交”雖試圖在美、中之間,兩全其美,但迎合黨內右派的“擴軍”之議,恐令岸田的“和平願景”與戰後日本的“和平主義”漸行漸遠,亦使中日關係蒙上陰影。日本防衛省以擔心“台灣有事”為由,擬成立“統合司令部”,統一指揮陸海空自衛隊,將自衛隊建制化為實質上的“軍隊”。
二、日、澳RAA劍指中國
2022年1月6日岸田與澳洲總理莫里森(Scott Morrison)舉行線上會談,簽署《日澳相互准入協定》(Reciprocal Access Agreement, RAA)。此協定旨在達成日本自衛隊與澳軍互訪及舉行聯合演訓順暢化,以進一步加強防衛及安全保障合作,將雙方關係推向“準同盟”的形式。
日、澳簽訂RAA乃為共同應對中國對區域安全的挑戰,且透過美、日、印、澳“四邊機制”(Quad)保持密切合作。除《美日地位協定》,此為日本首次與第三國締結類似協定。RAA的簽訂意味日、澳雙方的部隊將自由進入對方國家從事訓練及演習,無須逐次就條件進行談判,並設置就運用協定展開對話及協調的“聯合委員會”。
莫里森向岸田表示,RAA是一項標誌性條約,為雙方在防務與安全領域的高端合作翻開新頁,日、澳正面對一個複雜和快速變化的世界。岸田則強調,RAA是日、澳安全合作邁向新階段的劃時代協定。RAA為提前規定部隊聯合訓練時簡化攜帶武器入境及海關手續等的協定,可使兩國間部隊派遣變得更為順暢,創造順利展開安全合作的效果。
除澳洲外,日本與歐洲、東南亞各國刻正加緊強化防衛合作。日本試圖與盟國美國以外的國家合作應對中國在東海和南海漸趨增強的軍事壓力,但因法律制度不同,深化關係所需的協定談判陷入長期化,而日本定位為安全合作一環的防衛裝備品出口亦不順利。RAA的實現可作為日後日本締結類似協定的經驗,加速擴大日本的安保合作網絡。據悉,日本後續計劃與英國及法國談判RAA。
三、美日澳“以台制華”
在日、澳完成RAA的同時,美、日亦以線上方式舉行雙方外交及防務閣僚出席的“安全保障磋商委員會”(2+2)會議,此次對話為岸田上台後的首次。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指出,中國具有挑釁性的行動正加劇台海、東海及南海的緊張局勢。美、日“2+2會議”聯合聲明直接點名中國的軍事抬頭,將共同採取必要的應對措施以遏制有損區域穩定的行動,聲明中再次強調台海和平穩定的重要性,敦促和平解決兩岸問題。
“2+2會議”明確將中國視為美日同盟所需因應的安全挑戰,且為印太安全的核心問題,美國對日本在角色、任務與能力上的演變表示歡迎,討論日本擁有在對方國家疆域內阻止彈道飛彈的“對敵基地攻擊能力”的可能性,聯合聲明中載明“包含對抗飛彈威脅的能力在內,日本不排除任何國家防衛的任何選項”。
此外,美、日擬議制訂應對緊急事態的共同計劃。聯合聲明指出,“樂見取得切實進展”,美、日期待就提高同盟防禦能力,“簽署實質性協議及特別協議”。蘭德公司(RAND Corporation)高級研究員黑考特(Scott Harold)說,日本雖早已將台灣問題納入“周邊有事”範圍,但過去並未就此作出具體行動方案,從這角度而言,美、日針對台灣緊急事態制訂聯合行動計劃草案是一項新的進展。囿於美軍對中國武力“犯台”的任何有效反擊皆離不開日本自衛隊的支援,包括全面使用台海附近的日本島嶼,美國近年來一直強烈期待日本攜手共同應對台海衝突;但對日本來說,此意味著戰時日本鄰近台灣的島嶼可能遭到中國攻擊。日本民意對此態度保留。
然而,美國、英國及澳洲2021年9月簽署“澳英美聯盟”(Aukus),美、英承諾將協助澳洲建造核動力潛艇,並評估澳洲潛艦基地設施,使美、英核動力潛艇得以先行進駐部署。除美國之外,澳洲是唯一在Quad及Aukus皆列名的國家,大幅提高澳洲在美國印太戰略中的地位。受制於“和平憲法”及“非核三原則”的日本,對澳洲在印太安全的新角色既期待又怕受傷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