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月6日電/據中國經濟網報道,不出所料的話,2022年我國居民儲蓄存款將創下歷史性新高。央行數據顯示,2022年1月份至11月份,新增居民存款累計14.9萬億元,如果加上12月份住戶存款金額,全年居民部門新增存款將超16萬億元。
16萬億元是個什麼概念呢?在2019年至2021年間,我國居民部門年增存款均在10萬億元左右,再往前則普遍低於5萬億元。在業內,通常把顯著高於往年平常儲蓄之外的儲蓄,稱之為“超額儲蓄”。那麼,2022年這個高達6萬億元的超額儲蓄從何而來?它會在2023年轉化為令各方期待的“超額消費”嗎?
一直以來,“中國老百姓愛存錢”的習慣,成就了中國較高的儲蓄率,但2022年超額儲蓄的形成,顯然不只是老百姓愛存錢這一個原因。綜合來看,它是預防性儲蓄、理財收益走低、消費不振等多方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受疫情影響,居民消費場景缺失、失業等不確定性增加等,帶來了預防性儲蓄的增加;受股市投資、理財收益下降等影響,居民出於收益風險和資金安全考慮,更願意將資金存放在銀行保本;此外,房地產市場持續低迷,居民購房意願明顯下降,也大多選擇了持幣觀望。特別是去年3月份以來,疫情持續蔓延對企業經營產生不同程度影響,居民收入增長受限,消費動力不足,進一步推高了居民儲蓄存款。
從更長時間維度看,居民儲蓄存款的增加,實際上已成為一個中長期趨勢,而不只是短期現象。有機構統計顯示,居民儲蓄存款在全部人民幣存款中的占比,自2017年四季度的歷史低點反轉步入上升通道,預計至2022年將增長近10個百分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