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月13日電/黨的二十大報告從新時代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要求出發,對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提出“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要求“增強消費能力,改善消費條件,創新消費場景”。這些對著力擴大內需、增強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提供了重要指引。
經濟日報發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所長、研究員王微文章表示,近年來,中國在深度參與國際產業分工的同時,不斷提升國內供給質量水平,著力釋放國內市場需求,促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內需對經濟發展的支撐作用明顯增強,特別是消費基礎性作用持續強化。《擴大內需戰略規劃綱要(2022-2035年)》顯示,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最終消費支出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連續11年保持在50%以上;住行消費等傳統消費顯著增長,城鎮居民人均住房建築面積穩步提高,汽車新車銷量連續13年位居全球第一;消費新業態新模式快速發展,2021年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比重為24.5%,人均服務性消費支出占人均消費支出比重為44.2%。可以說,消費已經成為進一步擴大內需的最大動力來源。
文章分析,中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和巨大內需潛力是長期積累培育、從量變到質變的結果。從消費需求看,中國擁有規模廣闊、需求多樣的國內消費市場,擁有形成超大規模消費市場的人口基礎,消費結構升級與消費創新共同推動中國消費市場持續壯大繁榮,消費作為經濟“穩定器”和“壓艙石”的重要性日益上升,以消費為主導的內需增長空間廣闊、動力強勁。
一方面,商品消費提質升級態勢明顯。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總體上已經從“有沒有”轉向“好不好”,人們更多選擇高品質、高附加值、高技術的商品消費,不斷推動商品消費加快提檔升級,消費韌性不斷增強。另一方面,服務消費快速發展。2021年,居民人均服務性消費支出10645元,服務消費已經成為支撐消費增長和服務業新體系加快構建的重要動力。還要看到,消費人群高度分化、消費加快向城市集聚等態勢也日益明顯。預計到2030年,中國中等收入群體占總人口比重將超過50%,對居民消費的貢獻將超過70%。此外,新消費群體將加速形成,預計2030年“Z世代”創造的新興消費市場規模將達到16萬億元,60歲及以上老年群體創造的“銀發經濟”規模可達20萬億元。同時,大型中心城市將成為消費新增長極,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對消費的引領帶動作用將進一步提升,一批輻射帶動能力強、資源整合有優勢的區域消費中心加快形成,中小型消費城市梯隊建設逐步成型。
文章強調,需要認識到,有效擴大和更好滿足消費,對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意義重大。面向未來,必須堅定實施擴大內需戰略,準確把握國內市場發展規律。要切實消除現存障礙,充分釋放被抑制的消費潛能,特別是正在加快升級的中高端消費潛能;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推進供給結構調整,加大服務消費領域的改革開放力度,不斷增加多樣化多元化的服務供給,加快釋放服務消費升級孕育的巨大增長潛力;進一步促進消費線上線下融合創新,加快新型信息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完善有助於培育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政策體系,加快打造具有國內外影響力的新商圈、新平台、新場景;以縣域消費為抓手促進多層次消費市場協調互促發展;等等。總而言之,就是要多措並舉,不斷釋放內需潛力,充分發揮內需拉動作用,建設更加強大的國內市場,推動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