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月9日,在黑龙江省抚远市“东极鱼市”,鱼贩展示售卖的鲟鱼。(来源:新华社) |
中評社北京1月23日電/據新華社報導,零下30℃左右的低溫呵氣成霜,半人多高的大魚插在冰桶裡,各色江魚層層排列,叫賣聲此起彼伏,場面蔚為壯觀。
這裡是“中國東極”黑龍江省撫遠市,因地處黑龍江和烏蘇裡江兩大水系交匯處,素有“中國淡水魚之都”美譽。撫遠原名“伊力噶”,赫哲語意為“金色的魚灘”。綠色無污染的水域環境為冷水魚類在此生存繁衍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當地盛產“三花、五羅、十八子”等21科105種魚類,是中國鱘鰉魚之鄉、大馬哈魚之鄉。
當地魚市早期自發形成。近年來,當地順勢而為,就地升級改造建起“東極魚市”,是全國淡水魚品種最多的魚品交易市場。
走進小張魚行,電腦上不斷蹦出的“嘀嘀”下單聲、撕扯膠帶的快遞打包聲交織,好似交響曲。老板張雲浩剛剛接單顧客從網上訂購的100條烏蘇裡江大白魚。
“不少都是回頭客,忙‘開鍋’了!直播都沒時間整了。”老板娘郭春艶快人快語,幹起活來板正麻利。說著,她從魚筐撿出一條塑封好的冷鮮魚,放進專用打包箱,箱四周緊纏膠帶,最外層再套上編織袋,打包好一條魚平均用三四分鐘。
“從元旦到春節這段時間,每天發貨量很大。一天得發出上百單,遠的賣到廣州、海南等地。”張雲浩說。
“我們祖輩就是靠打魚為生,到了我們這一代開始銷魚,把產業鏈又延長了。”夫妻倆為了更好兼顧事業,忙時乾脆就吃住在魚行,“我們起早貪黑多,這樣方便一些。早晨大概四五點鐘就起來了,晚上可能要忙到八九點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