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月25日電/據新華社報導,新年伊始,廣東江門新會陳皮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裡一片繁忙。陳皮車間裡柑味清香,機器開足馬力生產,一片片陳皮在流水線上被加工成陳皮茶、陳皮零食、陳皮飲料等多種產品,銷往全國各地。
新會被稱為“中國陳皮之鄉”。記者在新會陳皮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裡觀察到,新會陳皮將工業思維注入農業發展,通過打造品牌、延長產業鏈、數字化賦能等方式不斷拉動增長,使陳皮成了當地富民興村的特色產業。
從“滯銷果”變“致富果”
冬日正值農閑,位於產業園旁天馬村的柑園裡,十幾名村民流水線作業,將新鮮采摘的新會柑開皮、翻曬、烘幹、裝袋。當地的老柑農陳宇卓告訴記者,這一季新會柑行情不錯,銷售已經進入尾聲。
“作為新會陳皮的原材料,新會柑最早只以鮮果銷售。”產業園負責人潘華金告訴記者,20世紀80年代新會曾興起“種柑潮”,新會柑種植面積一度達到14萬畝,產量倍增帶來的卻是競爭加劇,新會柑滯銷,柑皮更是無人問津。
產業化發展為新會柑帶來了新變化。2002年起,當地著力打造“新會陳皮”這一公用品牌,產業價值初顯;建設現代農業產業園以來,產業發展日漸興旺。
“產業園讓新會陳皮不斷打響名聲。現在我們種的新會柑除了產業園企業收購,還有來自北京、東北等全國多地的顧客慕名購買,供不應求。”陳宇卓說。
產業興旺拉動農民增收,柑農們開上了“陳皮車”住進了“陳皮樓”,日子越過越紅火。新會建立了“龍頭企業+合作社”“龍頭企業+基地+農戶”“品牌聯盟”等利益共享模式,行業數據顯示,2022年帶動三農直接收益超15億元,實現農民人均增收約2萬元。
從“做陳皮”到“做產品”
如何將一顆柑的價值充分發揮?
在新會陳皮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裡,新會柑的皮、肉、渣、汁、核分門別類走上流水線,被加工成豐富多樣的產品。
“發掘新會陳皮更多可能性,除了銷售傳統陳皮,我們還研發了陳皮鳳凰卷、陳皮餅等多種新產品,很受市場歡迎。”江門麗宮國際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市場總監陳月明說。
記者採訪發現,“創新”與“科研”已經成為陳皮產業發展的關鍵詞。產業園已與國內30多家科研院所、12家省級以上科研教育單位設立合作平台,建成1個院士工作站、1個博士後工作站、8個陳皮相關研究院以及一批企業技術研發中心,為產品創新持續注入動能。
精深加工鏈條不斷創新拓展,帶動產業的價值提升。數據顯示,產業園區內加工企業數量從2016年的50家上升至2022年的340家,目前產品已覆蓋藥、食、茶、健等100個品種,新會陳皮全產業鏈產值由2016年的36億元,增加到2021年的145億元。
從“自己賣”到“智慧賣”
“50分鐘就賣了1.7萬元!”李根源從事新會陳皮銷售多年,首次嘗試直播帶貨的他雖略顯生疏,但交出的“成績單”令人滿意。“接下來我們會加大在直播上的投入,爭取銷售額再破新高。”
互聯網時代,手機成為“新農具”,直播帶貨成為產業園裡的“新潮流”。越來越多企業通過“新會陳皮+直播+電商”,將陳皮產品賣向全國。
直播間不僅設在企業裡,還設在柑園間。千里之外的客戶能通過手機看到新會柑園裡的實時采摘影像,通過掃描產品上的溯源碼,還可以瞭解產品生產、加工、流通各個環節的數據信息。
潘華金介紹,新會陳皮數字化溯源管理系統錄入了超過9000戶種植戶和超過2000家陳皮經營者的信息,串聯起農戶、企業、消費者,實現全過程、全流程數字化,為品牌保護加上“安全鎖”,也讓消費者購買更放心。(來源:新華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