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2月1日電/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最新數據,2022年年末全國人口141175萬人,比2021年減少85萬人,標誌著中國人口變動趨勢出現歷史性轉折,進入了人口負增長時代。人口乃國之大者,人口變動對社會經濟發展的影響引發了諸多討論。
光明日報發表中國社會科學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楊舸文章表示,當前全球有超過一半國家或地區的總和生育率低於更替水平,生育率下降和人口老齡化已經是全球面臨的共同挑戰。要看到,在今後較長的一段時間內,與中國人口負增長相伴隨的,不僅有人口老齡化程度加深、勞動力數量下降、人口撫養負擔加重等消極因素,也存在人口總量依然巨大、人口素質不斷增強、人口城鎮化持續推進、人口流動繼續活躍等積極因素。
文章分析,首先,中國人口整體上處於高原平台期,2035年之前總人口還將保持在14億以上,15至64歲的勞動年齡人口在2035年之前還將保持在9億以上,人口規模巨大依然是中國基本國情,意味著強大生產能力和巨大市場規模,隨著國民收入水平的進一步提升,由此也會帶來巨大消費潛力。
其次,中國勞動力受教育水平明顯提高。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16至59歲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達10.93年,比2020年提高0.18年,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從2012年的30%提高到2021年的57.8%,新增勞動力平均受教育年限達13.8年。中國勞動力素質結構發生了重大變化,正由人力資源大國向人力資本強國過渡,第二次人口紅利的機會窗口已經開啟,將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產生催化效應。
同時,中國人口城鎮化仍處於高速發展階段。數據顯示,從2010年至2022年,中國城鎮化率由49.68%提升至65.22%,流動人口總量從2.2億增加至3.76億。人口由鄉村向城市集中,並在區域間流動,不僅有利於勞動力優化配置和城鎮體系發育,也能促進產業聚集、產業鏈完善和消費市場的活躍。由此,重慶、蘇州、成都、杭州等一批城市陸續實現了常住人口超過千萬、GDP超過萬億元的目標。
中長期來看,人口負增長和人口老齡化必然是貫穿於中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征程中的基本國情,將使經濟社會發展充滿風險和挑戰,同時也帶來豐富的人口機遇。人口問題的本質是其能否為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提供基本條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