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要把提振市場信心作為經濟工作的重要抓手,以穩定預期、提振信心凝聚各方力量,推動經濟運行整體好轉,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
中評社北京2月2日電/去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分析當前經濟形勢,部署今年經濟工作,強調“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更好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大力提振市場信心”。
人民日報發表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王一鳴文章認為,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要把提振市場信心作為經濟工作的重要抓手,以穩定預期、提振信心凝聚各方力量,推動經濟運行整體好轉,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提振市場信心是做好經濟工作的關鍵所在
文章表示,過去一年,受疫情衝擊、外部環境動蕩、主要經濟體貨幣政策轉向等因素影響,中國經濟下行壓力增大。面對困難和挑戰,在以習近平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們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發展和安全,加大宏觀調控力度,應對超預期因素衝擊,發展質量穩步提升,科技創新成果豐碩,改革開放全面深化,就業物價基本平穩,糧食安全、能源安全和人民生活得到有效保障,保持了經濟社會大局穩定。從多項指標組合看,中國經濟表現在主要經濟體中仍然突出,2022年國內生產總值超過120萬億元。在全球經濟復甦乏力、美歐通脹水平創40多年新高的背景下,中國取得這樣的成績殊為不易,是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奮鬥的結果。
當前,全球經濟持續下行,通脹水平處於高位,主要經濟體出現衰退的風險上升。世界銀行今年1月發布的《全球經濟展望》,將2023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期下調至1.7%,較去年6月的預測下調1.3個百分點,為近30年來第三低水平。從國內看,經濟恢復的基礎尚不牢固,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仍然較大,特別是在過去三年疫情的反復衝擊下,大量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資產負債表受損,生產經營面臨困難;居民家庭收入增長放緩,消費更趨謹慎。我們既要充分估計面臨的困難和挑戰,堅持底線思維,做好各方面應對準備,更要看到中國經濟韌性強、潛力大、活力足,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隨著各項政策效果持續顯現,經濟恢復的有利因素進一步增多,一定能實現經濟運行整體好轉。
提振市場信心是做好當前經濟工作的關鍵所在。無論是擴大國內需求、還是優化供給結構,都要以提振信心為前提。在需求端,恢復和擴大居民消費,需要提振消費者信心;保持投資穩定增長,需要提振企業和企業家信心。在供給端,培育新增長點,同樣需要提振企業和企業家信心,激發企業創新發展活力和動力。我們要抓住當前經濟活動加快恢復的窗口期,採取切實有效舉措提振市場信心,把各方面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促進企業擴大投資、居民釋放消費潛能、社會創新創造,讓發展經濟和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湧流。
提振市場信心重在提振企業和企業家信心
文章指出,企業是國民經濟的基本細胞,是經濟增長的動力源泉。大力提振市場信心,重在提振企業和企業家信心,讓國企敢幹、民企敢闖、外企敢投。當前,十分重要的是調動民營企業和企業家積極性。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創造了經濟快速發展奇跡,其中一條重要經驗就是激發民間投資熱情,把蘊藏在民間的資源和力量充分調動起來。對於民營企業和企業家來說,政策穩定性、營商環境公平性、產權和企業家權益保護等是影響預期的主要因素。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要從制度和法律上把對國企民企平等對待的要求落下來,從政策和輿論上鼓勵支持民營經濟和民營企業發展壯大。依法保護民營企業產權和企業家權益。”我們要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聚焦市場主體關切和痛點,以解決企業面臨實際問題的成效提振市場信心。
切實落實“兩個毫不動搖”。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針對社會上對我們是否堅持‘兩個毫不動搖’的不正確議論,必須亮明態度,毫不含糊。”我們要旗幟鮮明地反對否定、弱化民營經濟的言論。在理論上,充分闡明民營經濟是中國經濟制度的內在要素,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重要成果,是推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高質量發展、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要主體;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中,中國民營經濟只能壯大、不能弱化,而且要走向更加廣闊的舞台。在實踐中,對各類所有制企業一視同仁,為民營企業營造更好發展環境,大力支持民營企業發展壯大。
保持政策穩定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我們要繼續抓好穩經濟一攬子政策和接續措施落實,保持政策穩定性,進一步增強政策透明度和可預期性。出台涉企政策充分聽取企業意見,加強各類政策的協同配合,把握好政策實施的時度效。當前,大量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尚未恢復元氣,要繼續優化完善助企紓困政策,引導金融機構繼續加大對小微企業的金融支持。
清除有礙公平競爭的制度障礙。深入推進實施公平競爭政策,確保各種所有制經濟權利平等、機會平等、規則平等。全面落實公平競爭審查制度,在市場准入、審批許可、經營運行、招投標等方面營造公平競爭環境。實行統一的市場准入制度,加快清理與企業性質掛鈎的行業准入、資質標準、產業補貼等規定和做法,解決部分領域存在的“明放暗不放”“虛放實不放”等問題。全面梳理涉企法律法規和政策文件,清理和修訂違反公平開放透明市場規則的法律和政策規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