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2023,全球氣候治理重在行動
http://www.CRNTT.com   2023-02-02 11:20:10


 性增強,威脅人類生命健康;三是海平面上升、海水酸化導致海洋生物多樣性受損,給生態系統帶來嚴重甚至是不可逆的破壞。”中國社會科學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一帶一路”研究室執行主任謝來輝向記者指出,聯合國環境規劃署認為,根據目前全球的氣候政策,到2100年地球可能將升溫2.8攝氏度。相關數據顯示,人類活動導致的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在2020年因疫情短暫下降後,2022年已開始反彈。“2022年很可能就是一個危險的轉折點,人類應對氣候變化的緊迫性正在日益提升”。

  面臨多重挑戰

  2022年,在地緣政治衝突延宕、產業鏈供應鏈挑戰加劇、通脹壓力持續攀升等衝擊下,全球能源市場持續承壓。面對嚴峻的能源供應形勢,一些國家的能源政策出現“搖擺”,給全球減排帶來更多變數。

  據英國《金融時報》此前報導,2022年,德國、奧地利、荷蘭等多個歐洲國家曾相繼宣布放寬對煤炭發電的限制。以德國為例,德國阿戈拉能源轉型智庫最新發布的一項評估報告顯示,儘管德國2022年能源消耗降至30多年來最低水平,但仍連續兩年未能實現溫室氣體減排目標,重要原因之一是煤炭發電的占比增加——褐煤發電廠發電量較2021年增加7%,硬煤發電廠發電量增加20%。

  在美國,激烈黨爭與利益集團博弈牽制其氣候政策,引發外界擔憂。2022年6月,美國聯邦最高法院作出裁定:美國國家環境保護局無權在州層面限制溫室氣體排放量,也不得要求發電廠放棄化石燃料轉用可再生能源。聯合國秘書長發言人斯蒂芬·杜加裡克表示,作為世界主要經濟體與碳排放大國,美國作出這種決定,將使《巴黎協定》目標變得更難實現。

  “歐美國家普遍較早提出碳達峰和碳中和時間表,這是全球氣候治理中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各自能力原則的具體體現,也是廣大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形成共識的重要基礎。若發達國家在氣候問題上‘開倒車’,將極大削弱國際社會應對氣候變化的信心。”李強說。

  謝來輝指出,一些歐美國家的能源政策出現反復甚至倒退,短期內將導致高碳排放能源使用量增加,同時會打擊能源轉型信心,使國家的氣候政策在面臨經濟安全威脅時趨於保守。儘管如此,全球能源危機終將使各國認識到化石能源供應的不穩定性。長期來看,能源轉型仍是大勢所趨。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