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2月2日電/據中國日報網報導,美國《外交事務》雜誌30日報導稱,新冠疫情是美國社會的一面鏡子,揭示了美國許多社區過於分裂,被不信任所困擾,公眾信任危機愈演愈烈,同時也暴露了許多已經存在的危機,並將其放大。
2022年底美國總統拜登簽署了一項兩黨合作改革法案,鼓勵加快疫苗和診斷測試的開發,擴大防護設備的儲備等。多位衛生領域及相關方向的政治學家指出這些措施有效但不夠,新冠疫情防控的一個關鍵經驗是,祗有當人們願意使用它們時,更好的疫苗和測試、更多的口罩和更早的警告才會起作用,而這種意願取決於許多美國人不再擁有的公眾信任程度。
在新冠大流行早期,對他人和政府有較高信任的人往往更遵守居家措施。一旦疫苗可用,這些人更有可能聽取關於免疫接種的公共衛生建議(公眾信任度高的國家往往有更高的疫苗接種率)。經過三年的新冠疫情,事實證明,通過主要調查衡量的對政府和其他人的信任程度是各國新冠疫情結果差異的最佳解釋。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日前報導,自疫情開始,有近110萬美國人死於新冠病毒,另據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數據顯示,美國已報告了1.02億例新冠病例,比其他任何國家都多。許多衛生官員認為,這兩個數字很可能被低估了。
喬治華盛頓大學米爾肯公共衛生學院的急診醫生、公共衛生專家和衛生政策與管理教授溫麗娜(Leana Wen)表示,新冠疫情暴露了許多已經存在的危機,並將其放大。它沒有造成健康差距——這些差距早在病毒出現之前就存在了——但加劇了現有的差距。公共衛生基礎設施也有許多缺陷,雖然在現場工作的人們早就知道,但現在卻暴露在眾人面前。這些問題源於美國支離破碎的醫療保健系統,以及對地方公共衛生機構持續缺乏投資。新冠疫情發生在一個美國深度分裂的時期。這一流行病的幾乎每個方面都已政治化和兩極分化。她對此表示擔心,公共衛生本身已經變得政治化,可能會損害應對未來流行病。
《外交事務》文章中指出,許多對各國應對新冠情況的評估都承認公眾信任的重要性。這是因為人們理所當然地認為,在民眾和政府之間建立信任的過程是緩慢、艱難的,甚至是世代相傳的。不同國家之間的公眾信任差異很大——國內信任差距有時會超過國際信任差距。在美國,將對公眾信任的擔憂納入流行病的準備工作,意味著要對兩極分化、黨派對立和錯誤信息的影響做好準備。發表在《跨文化心理學雜誌》(Journal of Cross-Cultural Psychology)上的另一項研究發現,疫情期間,在美國低信任社區,嚴格的規則與民眾加強洗手或保持社交距離等配合行為之間沒有關聯。
文中還提到,在新冠疫情期間,美國官員在減輕與公眾信任度低有關的健康風險方面做得太少。美國祗有四分之一的州將社區參與戰略納入其疫苗推廣計劃,以鼓勵少數族裔群體接種疫苗,儘管大量數據表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