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來源:新華社) |
中評社北京2月6日電/據中國經濟網報道,近日,各省份陸續公布今年的預算報告。預算報告的核心就是收支情況,收支緊平衡成為各地展望今年財政運行的重要特征。
緊平衡,意味著收支可以實現或基本實現平衡,但“餘糧”不會太寬裕。對於今年財政收支,北京市分析,財政收支矛盾仍然突出,將繼續保持緊平衡狀態;河北省則提出,財政收支矛盾更加突出,預算平衡壓力進一步加大。可見,各地今年財政收支需要“緊”著過。
實際上,財政收支緊平衡并非新狀況。經濟決定財政,在我國經濟高速增長階段,財政收入增速也保持高位。經濟從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財政收入難以繼續高位增長,增速明顯放緩。與此同時,各領域對財政資金需求較大,基本民生等支出需要加強保障,一些領域也需要新增支出。收入增速放緩與支出剛性增長,再加上要保持宏觀稅負基本穩定,決定了收支緊平衡成為一種常態。近年來,疫情等不利因素衝擊、實施大規模減稅降費,更強化了這種緊平衡狀態。
收支緊平衡之下,財政運行狀況如何?最新發布數據顯示,2022年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0.37萬億元,增長0.6%,扣除留抵退稅因素後增長9.1%;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突破26萬億元,增長6.1%,民生等重點領域支出得到有力保障。可見,在經濟總體回穩向好推動下,財政收支矛盾和緊平衡問題得到有效應對,預算執行情況總體良好。
同時,應該看到,在諸多超預期因素衝擊和影響下,我國經濟恢複的基礎尚不牢固,財政收入增長依然面臨多重制約因素,各方面剛性支出資金需求量較大,財政收支持續保持緊平衡狀態,必須多措并舉應對收支矛盾問題。
從根本上看,增加財政收入、化解收支矛盾,必須依靠經濟發展。我國經濟具有強大的韌勁和旺盛的活力,統籌擴大內需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等重要部署,必將推動經濟持續恢複發展,從而為財政收入增長提供可靠保障。
從收支自身看,一方面,要加大財政資金統籌力度,特別是強化“四本”預算統籌、增量與存量資源統籌,集中財力辦大事,落實國家重大戰略任務財力保障。同時,還有必要加大對地方轉移支付力度,兜牢基層“三保”底綫。另一方面,效益問題是財政資金使用的關鍵所在。按照“加力提效”的要求,今年要適度擴大財政支出規模。在資金使用中,必須大力優化支出結構、不斷提高支出效率,把每一分錢花在刀刃上,推動有限的資金發揮出最大效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