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東亞經濟內部整合的動力仍然強勁
http://www.CRNTT.com   2023-02-08 08:59:44


  中評社北京2月8日電/經濟全球化自肇始以來就一直伴隨著區域一體化。先是歐洲共同體過渡到歐盟,建立統一貨幣,將區域一體化推進到迄今為止最高水平。接著,北美自由貿易協定將美加墨三國的經濟更緊密地綁在一起,區內貿易和投資實現高增長。這種以發達經濟體為核心的區域一體化也刺激著其他地區嘗試進行經濟整合。

  不同的是,發達經濟體內在市場廣闊,經濟自主性和競爭力強,對外影響遠大於受外部影響。而東亞、拉美等地區的後發經濟體,在起飛階段既需要歐美的資金、技術、管理,又需要歐美大市場,這種外向型、依附型經濟決定了它們之間的競爭往往大過與美歐的競爭,更難整合成與美歐匹敵的地區經濟一體化。例如,比北美自貿區(1994年)還早一些成立的(拉美)南方共同市場(1991年),雖然在區域整合和帶動區域國家經濟增長方面取得一定成就,但一體化進程總體緩慢。

  亞洲地區經濟一體化動態則更複雜。一直以來,亞洲主要是一個地理概念,遠未形成政治、經濟或文化上的整體單元。總體而言,迄今為止的亞洲一體化核心原動力來自東亞(包括東南亞),東亞經濟(包括東南亞)在全球化浪潮下成為一個獨立單元,出現所謂“東亞奇跡”。日本騰飛帶動“四小龍”崛起,接著又是“四小虎”。它們在產業鏈上形成垂直分工,這是全球化帶來的區域整合。

  中國迅猛發展則完成了東亞經濟崛起和整合的至關重要一環。這個過程分為幾步。第一階段,中國以承接美歐日等低中端製造轉移的方式融入地區及全球產業鏈,隨後以充沛勞動力資源和強大產業配套成為本地區終端產品製造中心,而日韓及東南亞轉而成為零部件和原料供應方,日韓提供上游零部件,東南亞主要承擔低端部件和原材料供應。東亞國家多以製造業立國、以出口帶動增長,主要面向美歐大市場且發展水平存在差異,內部分工大於相互競爭。東亞整體上對美國形成巨大貿易順差,中國是終端產品集成出口者,對地區經濟體主要是逆差,對美歐則是較大順差。

  第二階段,中國產業逐步升級,低端製造業開始向東南亞等地轉移,周邊則從中國進口中上游零部件然後加工成最終產品面向美歐大量出口,中國對周邊由逆差逐漸轉為順差。中高端產品競爭力增強,使中國仍保持對美歐的強大出口能力。東亞的區域整合與跨區域(東亞與北美和歐洲之間)經貿聯繫的不斷深化、強化並行不悖,尚未表現為“全球化向區域化轉型”。

  在美國挑動貿易戰、俄烏衝突、世紀疫情等干擾衝擊下,東亞經濟仍呈現強勁發展和整合態勢。中國製造業增加值全球占比從2010年的18.2%提高到2021年的29.8%。2021年,中日韓三國加上最近飛速增長的越南等,使東亞製造業增加值占比大大超過40%。與此同時,東亞地區國家間貿易額也出現較大攀升,區內經濟聯繫更為緊密。這意味著即使面臨“逆全球化”和大國地緣政治博弈強烈干擾,東亞經濟整合的內在動力仍然強大。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