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源:經濟觀察網) |
中評社北京2月9日電/中國經濟網專欄作者喬瑞慶認為,持續擴大內需是推動經濟運行總體回升的前提和基礎。從中央到地方,擴大內需的政策舉措接連出台,積蓄勃發的龐大內需力量,正在推動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1月份,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為50.1%,比上月上升3.1個百分點;非製造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4.4%,比上月上升12.8個百分點;綜合PMI產出指數為52.9%,比上月上升10.3個百分點。這三項指標均高於臨界點,表明生產活躍,經濟運行積極向好、回升基礎進一步加固。我國經濟的良好開局,也有助於穩定預期,提振信心。
今年以來,經濟運行總體回升的跡象已經從各個方面表現出來。旅遊市場復甦,各地景區遊客絡繹不絕,熙熙攘攘,旅遊綜合收入實現大幅增長。電影市場火爆,優質影片點燃了觀影熱情,春節檔電影票房達到67.58億元。餐飲市場“煙火氣”回歸,餐飲消費日益旺盛。隨著接觸型服務業逐步全面恢復,消費加速回暖。與此同時,重大項目密集開工或簽約,投資呈現“起跑”狀態。各地著力“拼經濟”,紛紛出台穩增長政策。“擼起袖子加油幹”的奮鬥激情,為經濟發展注入了澎湃動力。
“開門紅”令人鼓舞,接下來還要著力擴大內需,持續夯實基礎,積蓄成勢。對一個大國經濟體來說,內需尤為重要,它是經濟發展的內在驅動力,在經濟增長中發揮著主導作用。去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安排部署今年重點工作任務時,把“著力擴大國內需求”放在首位。《擴大內需戰略規劃綱要(2022-2035年)》和《“十四五”擴大內需戰略實施方案》兩個重磅文件也於去年12月公布。應當說,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和巨大內需潛力正是我國應對超預期衝擊、頂住經濟下行壓力的關鍵。持續擴大內需也是推動經濟運行總體回升的前提和基礎。
擴大內需,首要的是恢復和擴大消費。提高居民消費水平的根本途徑是增加居民收入。就業崗位是增加居民收入的載體,而市場主體則是創造就業崗位的源頭。歸根結底,恢復和擴大消費,要呵護好1.69億戶市場主體,落實好保市場主體的各項政策,讓市場主體有活力,想拼、能闖、敢創。同時,要增加優質消費品供給,尤其是旅遊休閑、文化教育、康養醫療等生活性服務產品供給,更好地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當然,營造良好的消費環境也很重要,祗有規範消費市場秩序,維護好消費者權益,才能讓消費者放心消費。
擴大內需,還要通過政府投資和政策激勵來有效帶動全社會投資。應以強有力的政策舉措提振信心、穩定預期,鼓勵市場主體持續增加固定資產投資。同時,要發揮政府投資的帶動作用,緊扣高質量發展要求,結合地方經濟工作實際,打造投資增長點,吸引更多民間資本參與重大項目投資,實現政府投資和民間投資的有效互動。此外,還要強化金融支持,針對實體經濟投資方向,精準降低融資成本,加大中長期貸款投放力度,幫助實體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