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發展階段對經濟量的增長提出了質的要求。 |
中評社北京2月11日電/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要更好統籌經濟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堅持以質取勝,以量變的積累實現質變”。經濟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具有辯證統一關係,後者是前者的前提基礎,前者是後者積累到一定程度的結果。
經濟日報發表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鄧曲恒文章表示,新發展階段需要實現經濟量的合理增長。量的合理增長是經濟平穩運行的客觀要求,也是保障就業和民生的現實需要。2022年,中國就業局勢保持總體穩定,全國城鎮新增就業1206萬人,超額完成1100萬人的全年預期目標任務。但是,中國就業總量壓力依然存在、結構性矛盾凸顯,穩就業仍面臨不少挑戰,需要保持一定的經濟增長速度,為穩定和擴大就業打下堅實基礎。保持經濟量的合理增長,也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中國經濟總量已經穩居世界第二,綜合國力顯著提高,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接近高收入國家門檻,正朝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穩步邁進。實現2035年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目標,都需要經濟量的合理增長作為物質基礎。
文章指出,新發展階段對經濟量的增長提出了質的要求。量的合理增長並不單純是對增長速度的適度調整,而是蘊含著經濟結構向高質量發展方向調整的要求,是建立在質量更高、效益更好、結構更優、優勢充分釋放基礎之上的經濟增長速度的優化。從供給側看,在總量上要保持合理的增長速度;在結構上,不同行業、部門、企業的增長速度可以有所差別。生產效率更高、創新發展動能更強、協調發展和開放發展水平更高、共享發展和綠色發展程度更高的行業、部門和企業的增長速度可以更快一些,而發展質量不高的行業、部門和企業的增長速度在市場調節和政策作用下將逐漸減緩。因此,“量的合理增長”的過程,也是經濟發展質量提升的過程。從需求側看,量的合理增長有助於充分發揮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擴大分工的廣度和深度,這對經濟發展質的提升有促進作用。量的合理增長能推動居民收入水平穩步提高,有利於擴大消費,持續強化消費的基礎性作用,同時也有利於穩定預期,提升市場自主支出意願和能力,發揮投資的關鍵作用,以規模擴大、結構升級的內需牽引和催生優質供給。在這個過程中,符合高質量發展要求的增長不斷積累,最終量變的積累產生質變,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
文章分析,質的有效提升需要以量的合理增長為基礎。可以說,質的有效提升也是創造性破壞的過程。在經濟結構轉型升級的過程中,部分生產效率低下、高能耗、高污染的產業和企業逐漸被淘汰。從這些產業和企業釋放的勞動力等生產要素,需要經濟保持一定幅度的增長才能被消化吸收、重新配置。
質的有效提升本身就內涵著量的合理增長。實現質的提升需要進行成本收益考量。不能單純為了經濟結構升級而升級,推動“量的合理增長”的升級才能體現出“質的有效提升”。在這方面,西方國家已有教訓。例如,美國曾經盲目推進產業結構“高級化”,結果導致產業空心化,反而降低了美國製造業的競爭力。
質的有效提升反過來也促進了量的合理增長。在“質的有效提升”過程中,現代化產業體系逐漸建立,產業結構不斷調整優化,傳統產業持續轉型升級,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湧現,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不斷提高,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從而有力促進量的合理增長。在提升生產效率的同時,共享程度的提高、收入和財富分配格局的改善、內需對增長的支撐作用將進一步凸顯,這些都將為量的合理增長夯實基礎。
文章強調,統籌經濟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要以辯證、長遠、系統的眼光把握二者關係,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一是要在新發展理念指引下,把發展質量擺在更突出的位置,以量的合理增長為質的有效提升夯實基礎;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以質的有效提升為量的合理增長提供保障。二是要從長遠的經濟增長潛力與前景進行評價,不以短期的GDP論英雄,堅持以質取勝,注重挖掘長期競爭優勢。三是要堅持系統觀念,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擴大內需的有機結合,充分發揮經濟政策與其他政策的綜合效力,更好統籌經濟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