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印太經濟框架前景不明朗
http://www.CRNTT.com   2023-02-11 09:25:02


   
  其三,印太經濟框架將對亞太區域的長期經濟穩定與繁榮造成負面影響。
  
  首先,印太經濟框架加劇了亞太區域內的“意大利面碗”效應。亞太地區本身已有較多的自貿協定和相關的經貿合作協定,這些協定之間有相互重合,也有一定的排他性,就像碗裡的意大利面條一樣混亂複雜。印太經濟框架的出現使區內經貿合作複雜度上升:一是其形式不同於以往的經貿合作框架,未來發展路徑也不好預測;二是參與國家與《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和《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CPTPP)成員國有較大重合,排他性凸顯;三是從參與國本身對於印太經濟框架的看法來看,也沒有一致的目標。上述特點對參與國影響較不確定,對非參與國負向溢出顯現,繼而加劇“意大利面碗”效應。
  
  其次,印太經濟框架沒有回應亞太地區經濟發展的核心關切。亞太經濟有自身優勢,也面臨結構性挑戰。亞太經濟體有著較為充足的儲蓄,但是卻面臨著較大的基礎設施投資缺口,需要將區內的資金動員起來,更好地平滑儲蓄—投資缺口,提升區內經濟體潛在增長率。但是,拜登政府很難向印太經濟框架投入充足的經濟和政治資本。如印太經濟框架中包含了應對氣候變化的合作,但是清潔能源技術的研發和清潔能源基礎設施建設具有高風險、高投資的特性,拜登政府在這一領域的資金投入和執行意願仍未明確。
  
  再次,印太經濟框架可能中斷亞太地區的經濟轉型進程。亞太地區尤其是東亞價值鏈的形成多有賴於外需驅動。近年來,隨著地區內需不斷擴大,區域價值鏈分工體系不斷演進,東亞價值鏈越來越獨立,成為北美、歐洲之外的重要第三極。這其中中國的角色凸顯,中國已不僅僅是區域價值鏈生產端的重要一環,在最終需求端也扮演著重要角色。中國隨著經濟體量不斷提升和結構轉型,成為全球第一大消費市場的潛力巨大。以區內需求而非區外需求為牽引的經濟模式將持續使亞太經濟更為穩健地轉型。而印太經濟框架卻試圖設立部分產業的排他性框架,實現一定程度的外部市場分割,這顯然有悖於區域經濟結構轉型和價值鏈調整的客觀要求。
  
  最後,印太經濟框架無法促進區域的包容性發展。亞太地區過去幾十年的發展得益於其雁行模式的實行,在這個過程中,不同發展階段的國家能夠從這一模式中獲得相應的好處。但印太經濟框架卻排除了RCEP中老撾、緬甸和柬埔寨三個相對欠發達的國家,也並不關注區內其他欠發達國家的發展問題。印太經濟框架關注的高標準議題可能帶來區域發展的更大鴻溝。以數字經濟為例,印太經濟框架主要關注發達經濟體的數字經濟發展,更加關注數據隱私和技術政策,拜登政府也在試圖主導人工智能和5G等數字技術規則和標準,這些標準將很難為欠發達國家所接受,繼而擴大區域的數字鴻溝。
  
  其四,印太經濟框架存在潛在的政治破壞力,長遠來看不利於地區經濟發展。包括中國在內的許多區域內經濟合作夥伴認為,印太經濟框架並不是一項經過深思熟慮的促進區域經濟一體化的經濟政策工具,相反它是一項旨在對抗中國、分離全球化的政治工具。即便是印太經濟框架的創始成員國,也多表達無意借助印太經濟框架在中美之間選邊站隊。印太經濟框架被設計成應對所謂中國對地區經濟安全“威脅”的杠杆,但是這一杠杆卻是以損害亞太國家的互信為代價。當前的亞太地區已經面臨諸多挑戰,印太經濟框架無法凝聚共識,只會加劇分化,這將無助於維持地區和平穩定發展,長期將傷害亞太經濟體自身。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楊盼盼(中國社科院世經政所、國家全球戰略智庫副研究員)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