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2月16日電/據大公報報導,乾製耳類食用菌具極高營養價值,多有滋補、活血及潤肺的功能。消委會測試28款預先包裝的乾製耳類食用菌樣本,涵蓋黑木耳、白背木耳和雪耳,發現全部樣本帶有金屬污染物總砷和鉛,全部黑木耳和雪耳樣本同時檢出鎘,黑木耳亦檢出鉻,惟所有檢出量均遠低於相關規例上限,對健康風險不大。但消委會提醒市民,乾製耳類食用菌不可浸泡太長時間,否則會產生毒素。
此外,在所有測試的食用菌樣本中,逾四成樣本,共12款驗出至少1種除害劑,其中2款黑木耳和2款白背木耳樣本分別檢出1種除害劑殘餘,雖低於香港《食物內除害劑殘餘規例》為新鮮食用真菌所訂的限量,但消委會促請業界對其產品進行恒常測試,確保產品的除害劑殘餘量符合相關規例,以保障消費者的健康。
浸泡時間太長會產生毒素
不少市民平日食用乾製耳類食用菌前都會浸泡,消委會提醒,若在室溫下浸泡菇類,時間不宜過長,一般不超過2小時,否則應放入雪櫃浸泡。消委會研究及試驗小組主席譚鳳儀解釋,浸泡的雪耳和木耳較易受椰毒伯克霍爾德氏菌污染,可能產生毒素米酵菌酸,衝洗或烹煮都不能破壞其毒性,中毒後可能出現腹痛、嘔吐,嚴重者可致肝功能異常甚至死亡。
消委會提醒,煮食後的耳類食用菌應在烹煮後2小時內放進4℃或以下的雪櫃儲存,減慢細菌滋生,食用前應徹底翻熱食物,若於雪櫃存放超過3日的剩菜就應棄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