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2月21日電/在數字經濟時代,算力是數字化轉型的重要抓手。2022年2月,我國正式啟動“東數西算”工程,規劃建設8個算力網絡國家樞紐節點以及10個國家數據中心集群。經過一年發展,“東數西算”工程進入全面實施階段。本期邀請專家圍繞相關問題進行研討。
主持人 經濟日報理論部主任、研究員 徐向梅
8個國家算力樞紐節點建設深化實施
主持人:如何理解“東數西算”,國家對此有哪些政策支持?
何寶宏(中國信通院雲計算與大數據研究所所長):“東數西算”工程是實現算力資源優化配置,國家利益、社會價值最大化的重要途徑。從數據中心建設到數據要素跨域流通,“東數西算”工程是一個系統性課題,通過將東部地區對時延性要求不高的數據傳輸到西部地區進行計算,系統化合理布局數據中心資源,實現全國數據中心一體化發展。
“東數西算”工程通過數據流引領帶動資金流、人才流、技術流,有助於打通東西部數字經濟大動脈,實現數字資源、數字算力、數字產業、數字服務等合理布局,助力數字中國建設。
東部地區經濟較發達,在數據需求市場、科研人才和技術等方面存在優勢,需要處理的數據資源較多,算力需求量大,但土地、能源等資源緊張,數據中心建設成本高。在“東數西算”工程背景下,東部地區將時延性要求高的業務繼續留在東部進行計算,把時延性要求不高的數據傳輸到西部地區,享受水、電、可再生能源等豐富資源,有利於減少成本。
西部地區具有能源豐富、溫度低等優勢,利用自然風冷、可再生能源,有助於降低數據中心PUE值(能源使用效率指標),降低能源消耗。在棄風棄光地區建設數據中心集群,既承接東部地區算力需求,又充分使用當地水、電、可再生能源等豐富資源,推動清潔能源開發利用。同時,西部地區為東部遷移的企業提供優惠政策,吸引更多企業向西部搬遷,加速西部地區企業數字化轉型,提升數字經濟發展水平;完善相關人才引入政策,吸引更多人才到西部發展,提升人才引領發展支撐力。
數據中心產業發展單純依靠產業努力不夠,政策引導十分關鍵。“東數西算”工程需要頂層設計:一是加快實現數據中心集約化、規模化、綠色化發展,形成“數網”體系;二是加快建立完善雲資源接入和一體化調度機制,降低算力使用成本和門檻,形成“數紐”體系;三是加強數據流通與治理,打造數字供應鏈,形成“數鏈”體系;四是深化大數據在多領域協同創新,繁榮各行業數據智能應用,形成“數腦”體系;五是加快提升大數據安全水平,強化對算力和數據資源的安全防護,形成“數盾”體系。
“東數西算”工程發展有四個重要時間節點。2021年5月份,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聯合發布《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協同創新體系算力樞紐實施方案》,提出在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成渝,以及貴州、內蒙古、甘肅、寧夏等地布局建設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國家樞紐節點,加快實施“東數西算”工程,提升跨區域算力調度水平。同年12月份,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聯合發布《貫徹落實碳達峰碳中和目標要求推動數據中心和5G等新型基礎設施綠色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數據中心和5G基本形成綠色集約一體化運行格局。2022年1月份,國務院發布《“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提出要加快實施“東數西算”工程,推進雲網協同發展,提升數據中心跨網絡、跨地域數據交互能力,加強面向特定場景的邊緣計算能力,強化算力統籌和智能調度。2021年12月份和2022年2月份,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函復同意寧夏回族自治區、內蒙古自治區、貴州省、甘肅省、京津冀地區、長三角地區、成渝地區、粵港澳大灣區啟動建設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國家樞紐節點。至此,“東數西算”工程建設全面啟動,正式進入實施階段。
按照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體系布局,8個國家算力樞紐節點將作為我國算力網絡的骨幹連接點,發展數據中心集群,開展數據中心與網絡、雲計算、大數據之間的協同建設,並作為“東數西算”工程的戰略支點,推動算力資源有序向西轉移,促進解決東西部算力供需失衡問題。
“東數西算”工程自啟動至今,初見成效。從算力設施來看,目前,8個國家算力樞紐節點建設方案均進入深化實施階段,起步區新開工數據中心項目達到60餘個,新建數據中心規模超過110萬標準機架,項目總投資超過4000億元,算力集聚效應初步顯現。特別是,西部地區數據中心占比穩步提高,全國算力結構逐步優化。另外,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有關部門,充分運用中央預算內投資、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地方政府專項債等,支持建設國家算力樞紐和數據中心集群建設。同時,鼓勵和支持各地出台電力、網絡、用水、用能等方面的配套政策,特別是在綠色能源使用方面大膽探索、創新方式,保障國家算力樞紐順利建設。
同時,8個國家算力樞紐所在地方政府高度重視,在體制機制、頂層規劃等方面建設不斷深入,積極出台相關政策,統籌規劃全面推進集群建設。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國家樞紐節點寧夏樞紐建設2022年推進方案》《關於加快推進“東數西算”工程建設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國家樞紐節點寧夏樞紐建設若干政策的意見》;貴州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關於加快推進“東數西算”工程建設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國家(貴州)樞紐節點的實施意見》;四川省發展改革委等部門印發《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成渝國家樞紐節點(四川)實施方案》;甘肅省慶陽市人民政府辦公室印發《慶陽市建設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國家樞紐節點(甘肅•慶陽)暨“東數西算”工程要素保障方案》;等等。八大樞紐節點十大集群重大項目不斷推進,多個數據中心及上下游產業相關項目已啟動建設,騰訊、阿里、快手等互聯網企業,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電信等運營商,萬國數據、世紀互聯、秦淮數據等第三方數據中心運營商,均加快集群規劃和布局。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鏈、物聯網、人工智能、電子信息製造、大數據硬件製造、軟件服務等行業頭部企業加快構建“東數西算”數字經濟全產業鏈生態體系,加速產業轉型升級。
東西部算力協同作用突出
主持人:“東數西算”工程所涉地區建設進展如何?請分享有代表性的案例經驗。
徐彬(國家發展改革委創新驅動發展中心副主任):截至目前,“東數西算”工程正在穩步推進,且已初步呈現出以下幾方面向好趨勢。
算力向規模化集約化方向加速升級。截至目前,我國數據中心規模已超600萬標準機架。2022年,全國八大算力樞紐新建數據中心規模超110萬標準機架,其中90%是大型和超大型數據中心。通過一體化布局,算力規模實現穩步有序增長,算力使用效率也得到進一步提升。近日,位於四川省成都市的天府國家數據中心集群,瞄准中小企業和創新團隊的算力使用需求,首創“算力券”機制。成都市每年擬發放總額不超過1000萬元的“算力券”,用於支持算力中介服務機構、科技型中小微企業和創客、科研機構、高校等使用國家超算成都中心、成都智算中心算力資源。鼓勵全市企業、高校、科研機構聯合國家超算成都中心、成都智算中心,參與承接國家、省級人工智能重大產業化項目等,對於申報成功的項目牽頭企業或機構,分別按照算力成本的30%申領總額不超過300萬元、150萬元的“算力券”獎勵。
東西部之間算力協同作用越發突出。自“東數西算”工程啟動以來,西部地區新開工建設的數據中心項目數量穩步增長。2022年,西部國家算力樞紐新建數據中心規模超過60萬標準機架,規模同比翻一番,占全國新建數據中心規模的45%,西部地區對東部地區數據計算需求的支撐作用越發明顯。例如,位於內蒙古自治區的和林格爾國家數據中心集群,定位為“助京援東”,為京津冀地區高實時性算力需求提供助力,為長三角等地區提供非實時算力支援。當地搭建了數據信息“高速公路”,建設開通了呼和浩特國家級互聯網骨幹直聯點、和林格爾國際互聯網數據專用通道,並正在組織申報建設國家新型互聯網交換中心。目前,和林格爾集群的數據傳輸網絡總出口帶寬已達到35.9T,與國內18個主要城市實現直連,與北京互訪時延僅為10ms左右,已形成了內聯全國、外接俄蒙及歐洲的高速寬帶網絡和國際通信業務通道。依托良好配套條件,和林格爾集群已支持落地了中國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建設銀行等多家銀行的災備中心,同時也為華為、騰訊、優刻得等雲服務商,以及阿里、快手等互聯網應用企業提供了算力建設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