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海外成熟市場的經驗看,對於普通投資者來說,在新興行業占比不斷提升的背景下,買入指數基金是理性選擇。由於科技公司偏向“硬科技”,研究門檻很高,普通投資者買入後風險較高。以創業板指數為例,過去10年漲幅可觀,但這些漲幅主要得益於愛爾眼科、東方財富、智飛生物、億緯鋰能等少數權重股,大部分公司都籍籍無名。
被動基金發展的大時代迎面而來,這個趨勢不可阻擋。股神巴菲特曾經說過:“通過定投指數基金,一個什麼都不懂的業餘投資者能打敗大部分專業基金經理。”
2007年,股神巴菲特向全市場投資經理髮出“十年賭約”,具體內容是:從2008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的10年間,標普500指數的業績表現會勝過對衝基金組合扣除傭金、成本及其他所有費用的業績表現。
職業投資人泰德·西德斯接受了賭局,但他在2017年底已經認輸了,因為標普500指數基金在此前10年內年化收益率超過8%,而他管理的基金同期年化收益率不到3%。他在分析輸掉的原因時說:“標普500指數是包含了全美市值最高股票的指數,相比更分散的、低成本的被動投資,標普500偏向於大公司,市場表現更為強勁。”
正是因為指數基金的創造性發展,股神巴菲特在談到“指數基金之父”約翰·博格時說:“如果非要在華爾街給誰立一個雕像,以紀念為普通投資者貢獻最大的人的話,那麼這個人非約翰·博格莫屬。” |